点此购买报价¥32.3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教育,教育学,综合,
品牌:钱穆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783 页码
·ISBN:7108020866
·条码:9787108020864
·版次:2004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序摘
此集所收只限于宾四在《新亚校刊》、《新亚生活双周刊》、《新亚月刊》上有关之文稿,按出版顺序先后排列,并在每篇下注明原刊几卷几期,以便读者翻查。如该文收入宾四已出版之某书,也加注明。一九六七年我们由港迁台时,叶龙校友赠其手抄宾四海外讲稿两本,孙鼎丞先生赠宾四剪稿数十篇。两者中有数篇与新亚历史有关,而上述刊物未收入,特为补人,并在目录上注明其原发表处。另新亚生活上有我《敬悼青瑶师》一文,所述有关新亚艺术系之创设,今亦附人。又《新亚生活周刊》有记载学校活动之文稿数篇,以其有助读者对当年新亚之认识,今亦插入。以上凡非宾四文稿,皆不在目录顺序上排列,并注明为“附”稿,以示区别。又该刊上有宾四香港大学校外课程讲稿三部分共十八篇,今并删去,别作安排。
这本文集拖了多年终于付印了,今年恰逢新亚创校四十周年之庆,特把宾四为祝贺此庆典而作之《祝辞》与《新亚简史》两文,亦一并收入此集中。意外的巧合,亦别具意义。宾四嘱此书赶在九月二十八日校庆日前出版,以为他的贺礼。
编辑推荐
1949年钱穆先生避祸南来香港,在困顿流离中创立新亚书院。在当时,钱先生为书院取名“新亚”的原因是希望英国人对亚洲殖民地采取较开放的新姿态,使来香港的中国人能获较多自由。本书汇集了钱穆主政新亚书院之十五年中对学生之讲演及文稿,鼓励青年立志,提倡为学、做人并重,讲述传统文化之精要,阐述大学教育之宗旨,体现其失志不逾且终身实践的教育思想。
目录
序
新亚校训
新亚学规
新亚校徽
新亚校歌
校歌手稿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新亚四十周年纪念祝辞
今年欣逢新亚创校四十周年纪念,林校长及新亚校庆特刊编辑委员会主席唐端正,两位先生来信,要我写一篇话旧或述感的文章。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人生一世三十年,四十年已超过十年,不能算是一个短时期。对于一个年已九十五的老人来说,更可算是一段艰困漫 长的人生旅程。四十年前创办新亚时,我绝想不到四十年后,我还能在有生之年来庆祝。这在我生命过程中,实感快慰。
我正式离开新亚已二十五年,离开香港亦已二十二年。但香港与新亚,始终在我深切的关怀中。近几年,我衰老多病,不能多思考,惟对中国人未来的命运,仍如旧般在心。我感觉,似乎今天整个世界都在快速转变中,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由于“一九九七”日近,香港未来的命运,像在风雨飘摇中。每想到香港,自然会联想到新亚,两者是难以分开的。为纪念新亚创校四十周年,回念过去,想起三件事,值得在庆祝四十周年时,再向大家提起。
一是我当年为书院取名“新亚”,二是我为大学取名“中文”,三是我坚持第一任中文大学校长应由中国人担当。这三件事,都有关新亚历史,并与香港地位特殊有关。
一九四九年,我避祸来香港,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回想四十年前的香港,中国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那一种殖民地的气氛,深深压迫着中国人,特别是对知识分子们。当年的感受,不是今天的香港青年所能了解。我不能安身国内,只身流亡到香港,这近百年来既属中国而又不算中国的土地。一个流浪者的心情,是很难描述的。我不敢暴露中国人身份的心情来要求有一个“新香港”,遂转而提出“新亚洲”。我当时只能希望英国人对亚洲殖民地采取较开放的新姿态,使来香港的中国人能获较多自由,所以我为我们的书院取“新亚”为名,寄望我们将有一个稍为光明的未来。
仅不过十年,由于流亡香港的中国人的努力奋斗,在香港做出了他们的贡献。统治阶层的英国人,不得不重视这批流亡者的存在,于是要来成立香港大学外的另一所大学。把已经有的流亡学校,组合起来,另创一个大学,以应实际需要。
大家都知道,原来的香港大学是一所以传授西方文化用英国语言为主的大学,它代表殖民政府。而香港社会实际上有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承袭中国文化,并使用中国语文的。我们的新亚,在当年虽是“手空空,无一物”。但在香港的文教界,早获得了肯定,并且受到社会上普通重视。所以在最初,新亚即被认定为新大学的一成员。当时大家花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