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2.6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中等教育,综合,
品牌:鲁迅
基本信息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页码:319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268804
·条码:9787806268803
·版次:2003-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媒体推荐
匕首与投枪
李新宇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做过知县和京官,后因科场行贿案入狱,当时鲁迅13岁。祖父入狱不久,父亲患了重病,三年后去世。鲁迅18岁时,进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一年后转到矿路学堂。1902年1月,鲁迅毕业后,以官费赴日本学习。1904年9月,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发现改变人们的精神最为重要,因而弃医从文。1909年,鲁迅回国,辛亥革命后到教育部任职,后来又应聘到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目睹共产党和革命青年被蒋介石政府屠杀而不能相救,愤而辞职,于10月离开广州去上海,专门从事翻译和创作活动。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执其大旗,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遗体覆盖的锦旗上,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
鲁迅在风云动荡的20世纪初直到去世前夕,始终以笔作枪,写下了很多优秀的小说、散文和散文诗。1918年5月,鲁迅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署笔名鲁迅。鲁迅一生创作杂文七百多篇,杂文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鲁迅笔下展示了战斗的魅力。鲁迅的杂文收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拾零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杂文集中。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政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1.深刻的思想性。
鲁迅以一双锐利的眼睛,透视着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层内涵。他早年吸取了进化论的精华,坚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将积极进取的精神化作一生无畏的努力。在五四前后,为了唤醒民众,为了传播民主和科学,曾积极阐明个性解放的思想,揭示民众麻木的灵魂和封建制度对人的戕害;他揭露腐朽顽固的国民性,用笔挑开保守落后、不思进取、忍辱负重、愚昧麻木的封建精神,要民众敢于正视现实,解放自己。他的《娜拉走后怎样》、《随感录》等都是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重要文章。1925年以后,鲁迅集中阅读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并逐渐转变思想,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927年到去世前,他创作的杂文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教育、道德、人伦、风俗等诸多方面,杂文《说“面子”》、《习惯与改革》等在描述社会问题的同时,清晰透彻地展示生活哲理,挖掘社会规律,探索政治与文艺、文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诸多关系,同时也暴露普通民众的保守、苟且、不切实际和人情冷漠,并将这些特点引申开去,深化为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批判。
2.鲜明的时政性。
鲁迅对时事政治高度敏感,在杂文中反映政治事件,揭露黑暗统治,寄托政治理想。辛亥革命后,鲁迅对革命果实被袁世凯之流窃取非常痛心,作《黄花节的杂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牺牲;三一八惨案后,写《纪念刘和珍君》揭露段祺瑞北洋军阀政府暴行和文化专制;《铲共大观》、《算帐》等文揭露国民党统治的穷凶极恶以及在提倡“尊孔崇儒”背后所掩盖的对日“不抵抗政策”。在鲁迅的杂文中,经常出现“战略关系”、“攘外”“安内”等当时国民党当局宣言、讲话、报道中的常用词,鲁迅瞄准其做戏愚民的本领和卖国求荣、屠杀人民的真实面目,作《“友邦惊诧”论》、《踢》、《流氓的变迁》、《宣传与做戏》、《从帮忙到扯淡》等文章,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内外勾结、帮闲文人的无耻行径和汉奸走狗的奴性揭露得体无完肤,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起到了警醒民众,批判时代的作用。
……
编辑推荐
鲁迅的大半生是用文字作战的,但他坚信“辱骂和恫吓绝不是战斗”,那最好的手段就是嘲讽。杂文是鲁迅手中的飞刀,是令敌胆怯的犀利的文字武器。
目录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