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1.5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世界总史,通史,
品牌:姜亚沙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267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50131859X
·条码:9787501318599
·版次:2002年8月第1次印刷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献资源浩瀚。本书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在这七十三种影印古籍中,按其特点又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首次影印鲜为人知的名家手稿本,如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成书于乾隆三年的《水经注》五校稿本、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外国通鉴稿》和《蒙古通鉴长编》等;二、首次影印一些未刊的重要抄校本,如《抄本聊斋文集》(道光间抄)、《抄本黄公说字》、《小学稿本七种》等;三、一批珍稀刻本,如清天禄阁原藏《宋板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禁书《皇明资治通纪》等;四、罕见的重要工具书,如《稿本华鄂堂读书小识》、《抄本历代高僧集传》等;五、罕见的外国刻印的中国古籍以及中国人介绍外国情况的图书,如《夷匪犯境闻见录》、《瀛环志略》《航海琐纪》等;六、经过整理或汇辑的典籍。如《澳门问题史料集》、《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等。《举要》是以每种书的成书年代顺序排列,综合类书排在最后。
媒体推荐
前言
中华民族在其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聚集于各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中,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协同各图书馆,发掘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影印出版了许多珍贵、稀见的古籍文献,包括罕见的刻本、抄本、异本、名人稿本、佚文、信札、墨迹、稀见方志、档案等。
本人从事古籍影印工作已有十几年了,在整理编辑这些珍贵的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文献中,深感我国历史悠久,文献资源浩瀚,祖先留下的这些无价的财富,亟待整理影印,传及后代,以发扬光大。“缩微中心”十几年来影印出版了上百种文献,分成《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中国佛学文献丛刊》、《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等几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分若干种古籍。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文献中,每一种都有其珍奇之处。一般善本书常人难以得见,尤其是那些珍稀孤本,更是难中之难。所以缩微中心每整理影印一部古籍都受到普遍的欢迎。每种书的出版前言都对该书的版本源流及其价值作了简要介绍,这些介绍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推敲、论证的结果。此《举要》
就是在这些前言的基础上综合改编而成的。
在邀请史学专家瞿林东教授为《明刻珍本史学要义》作序时,他看到了我们的出版目录,感到惊讶、兴奋:“影印出版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古籍,真是功德无量!”当我告知想编写一本《影印古籍文献珍本举要》以便向读者进一步揭示“中心”所影印的文献古籍时,瞿教授大为赞赏,鼓励我进行这项工作,并送给我一本陈垣先生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让我作为参考。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现在《举要》的编排体例基本上仿照此书。
此《举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在这七十三种影印古籍中,按其特点又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首次影印鲜为人知的名家手稿本。例如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成书于乾隆三年的《水经注》五校稿本,一直深藏而秘不宣示。未刊之前的几百年间,只有胡适与陈桥驿两位先生读过,胡适曾称此本为“天地间仅存之孤本”。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外国通鉴稿》是一部不见任何著录的研究中外交通以及中国周边诸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王氏此手稿本是偶从造纸厂化浆处拣回而珍藏于湖南省图书馆的,现首次影印问世。此外还有王先谦未刊稿本《蒙古通鉴长编》等。
二、首次影印一些未刊的重要抄校本。如《抄本聊吝文集》(道光问抄)、《抄本黄公说字》、《小学稿本七种》、《袁世凯未刊书信稿》、《古泉汇考》(著名金石学家刘喜海批校)等。
三、一批珍稀刻本。如清天禄阉原藏《宋板续资治通鉴长编》,明刘柳氏自存孤本《柳如是诗文集》,清代禁书《皇明资治通纪》、《足本按辽疏稿》等。
四、罕见的重要工具书,如《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稿本华鄂堂读书小识》、《抄本历代高僧集传》等。
五、罕见的外国刻印的中国古藉,以及中国人介绍外国情况的图书。如:有中土巳失传而在日本1857年印行的《夷匪犯境闻见录》(鸦片战争史料集。清代官员编纂,稿本流入日本而中国未见著录),朝鲜李朝全罗遭刻于明正统五年(1440)的《樊川文集夹注》。……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献资源浩瀚。本书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宋拓王献之法帖朱释本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
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
宋板续资治通鉴长编
容斋五笔类钞
《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抄本筹边纂议
抄本筹边纂议八卷续集一卷(明)郑文彬辑评。此书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有万历十八年作者自序及吴崇礼、杨元祥的序,赵光大跋。诸家书目多不记载。此本为清初抄本,半叶九行二十二字,当据刻本抄录,字迹工楷,墨香浓郁,颇为珍贵。现藏辽宁省图书馆。影印本卷前有武亚民前言。
郑文彬,号三桥,祖籍山东,后寓居辽海三十余年,因以辽海人自称。万历年间,官至奉政大夫,山西潞安府同知,管理蒲州事,颇有政绩。万历十八年(1590),青海火落赤部借故南侵,犯洮、河二州(今甘肃境内),杀人掠物,守将李联芳、刘承嗣先后败亡,朝野震惊,乃派兵部尚书郑雒经略陕西及山西宣、大边务,乱始平息。作者对此触动颇深,既恨“虏寇”之凶顽,又叹边将之昏庸无能,于是取历代史书中有关讨伐“虏寇”之事,并参以己见,汇为一书,名日《筹边纂议》,以此作为守边之良策。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蒙古族遂退居漠北,然其南侵之心未死,对明朝统治仍有极大威胁。因而明太祖屡派大军征讨,使其臣服。明成祖时,蒙古瓦喇部逐渐强大,时常侵扰。成祖遂迁都北京,并多次率军亲征,最终卒于征战途中。虽未能彻底征服瓦喇诸部,而瓦喇亦不敢大举侵犯。正统以后,奸臣当权,朝政腐败,边防松弛,瓦喇趁机扩张,吞并其他各部。至也先时,更是野心勃勃,挟元室后裔以自恃,自封为太师,藉人贡为由,大举南侵。正统十四年(1449)于土木堡一役,俘获明朝英宗皇帝而归。明朝自嘉靖以后,国势日衰,不得已而开马市,许互易,边事遂一发不可收拾。作者在书中对明朝北方的边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区分利弊,指出明初朝廷恩威并施,蒙古各部疲于自顾,多有归附。正统以后,朝廷恩有余而威不足,以至贻下大患。当今之计应施之以威而后安抚之。作者积极主战的思想在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书中所辑录的历代事例,均是征讨之例,如汉破匈奴,唐击突厥,宋拒契丹和女真等。而所辑录的明代有关边事的议论,也都是切实可行的有用之言,如杨博、王崇古、郑雒等人对于边事的筹划,书中给予详细的记录。作者希望以此来激励将士,鼓舞军心。
作者久居边塞,留心边事,笔而录之,图而志之。详细记载了北方各部族的宗派源流,并绘以《九边图》,注明其聚居的地点。“九边”是明代在北方边塞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的总称,它们分布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一线,包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