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灾难性事件除了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外,也会给信息和数据造成威胁。如“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近期在我国很多地区肆虐的“麦莎”台风,都是典型的例子。除了受灾地区所承受的直接损失之外,还因为信息化设施的停顿,造成大量潜在和外围的损失。这一方面说明了信息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引起对信息数据抗灾性的足够重视。
据IDC的一项调查显示,遭受灾变事件的企业只有百分之五十能够从灾难中重整旗鼓,而这些能够继续运营的企业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的生存概率也远低于没有发生灾变的企业。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充分的理解容灾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实施数据容灾
在实施数据容灾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数据容灾要求。因为不同的容灾需要使用的硬件、软件和策略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就是数据存储的位置以及需要在多长时间内恢复数据。
对于数据存放的地点,主要考虑数据使用地与数据备份存放地之间的距离。如果容灾的目标只是在城市中防范火灾等较低级别的灾难事件,那么存储在与应用地距离10公里的地方就能较好的满足要求。相对的,如果我们是在高发海啸的沿海城市,那么存储距离可能需要数百公里。基本来说,数据存储距离与应用地越远容灾性也就越强,但是为了提高容灾性,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增加备份地点的数量。
在恢复方面,越短的恢复时间要求就意味着越高的投入成本。一些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恢复的企业无法利用较为廉价的磁带、磁盘等冷备份设备;而是需要使用各种热备份设施,从而达到在线恢复数据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企业还会要求通过远程方式来进行数据恢复。
另外,数据容灾可以被划分为几个基本的等级,用户能够识别自己的需求属于哪个等级的话也就可以基本了解需要使用哪些软硬件设施了。
低级容灾是在本地进行备份和存储的冷备份,实际上这也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数据备份方法。这个等级的数据容灾通过普通的磁带机就可以完成,当需要存储较多的数据时,可以利用多磁带机和磁带轮换方案进行解决。
中级容灾是在本地进行备份的同时,也在异地存储的冷备份,这个等级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容灾性。相对于本地备份和存储的冷备份这个等级的数据容灾,需要备份设备具有更高的备份容量及备份速度,而且最好有专用的备份软件进行备份管理。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这种等级的数据灾备就可以满足基本要求。
高级容灾基本需要使用热备份技术。一种典型的方案就是在异地建立一个数据的热备份,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这种等级的数据容灾通常需要使用较大型的磁带阵列、磁盘阵列以及光盘柜等等,而且必须使用足够专业的备份软件来完成所有的运作。在这种等级的数据容灾中通过光纤线路进行备份等先进的备份技术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选择。最高的数据容灾等级同样使用热备份作为容灾处理手段。但是与单纯的热备份相比,应用地的数据与备份地的数据不再是主从关系。所有数据存储地点的数据都作为一个数据备份体系的节点而存在,所有的节点之间互为镜像。在发生灾难事件的时候每个节点都可以随时提供可用的数据。这个等级的数据容灾已经具备了应用容灾的框架。
第三方灾难备份
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是针对自己实施数据容灾而言的,我们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服务来完成数据灾备工作。特别是针对数据灾备而言,选择第三方服务已经成为数据容灾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在类似我国这样信息化应用不太发达的国家,数据容灾是否具有必要性一直是数据存储行业争论的焦点。有很多人认为除了一些顶端的行业有数据灾备的需要之外,其它行业的企业还没有足够的推动力来实施数据容灾。
以我国的金融行业为例,数据灾备的建设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一旦金融数据发生问题,整个国民经济都会遭受打击。其实放眼全球也是如此,即使在发达国家超过半数的数据灾备业务也是集中于金融领域。问题仍旧集中于一些次级行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是否需要数据容灾?他们对于数据容灾的认识和行动力是我国数据容灾行业与信息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外包数据灾备业务为国内企业广泛实施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目前CA、EMC、IBM、惠普、赛门铁克等知名IT厂商已经开始在国内提供数据灾备服务,这些厂商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和服务经验可以极大的降低实施数据灾备的技术风险和成本投入。
一些银行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存储数据的服务,相对于自己实施数据灾备来说,第三方的数据灾备服务可以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对很多确实有数据容灾需求甚至正在观望的用户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不可否认,在我国实施外包数据灾备也有很多障碍,主要问题来自于意识和制度。大量用户对于将信息服务外包都表示担忧,担心自己的数据发生外泄以及影响服务商的经营延续性。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用户意识的转变。
在制度方面,由于国内的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很多必要的法规还没有形成,所以对于信息事务外包的保障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现状既已如此,不会在朝夕之间得到改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相关的努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加紧制订和出台这方面的法规。
尽管目前数据灾备外包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但这类服务的发展却是大势所趋,在国外大部分的数据灾备都是由第三方服务商完成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对自己实施数据灾备还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数据灾备服务,数据灾备计划的执行和后续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选择这两种方式之前都要进行准备工作一样。即使将数据灾备业务外包出去也不代表企业人员就摆脱了所有的责任,其实在外包方式下企业需要进行的沟通协调工作并不少于自己建设数据容灾设施。
选择任一种方式都需要对企业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如果不能理解数据容灾的重要性,再完善的计划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在选择第三方服务的情况下,企业还需要和服务商进行很多协商,以确认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数据容灾要求,以及在发生灾变的时候企业的利益能够得到确实的保障。
容灾备份系统逻辑图
容灾备份系统磁盘阵列
链 接
数据容灾的组成
真正的数据容灾计划是硬件、软件和策略的有机集成。数据备份只是数据容灾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一个数据备份计划是否具有容灾性主要在于该备份存储位于应用地多远的地方以及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恢复到应用系统当中。
普通级别的数据备份通常将备份的数据存储在应用地,这样的存储方式是不具备容灾性的。而且根据灾难时间的波及范围,即使将数据存储在异地,如果仍波及范围之内的话,还是不具有抗灾性。另一方面,如果备份被恢复所需的时间越短,那么容灾能力也会越高。不同的行业对时效性的要求各有不同,可能对一般的企业来说只要数据能够在一个工作日内被恢复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要求高时效性的行业(例如电信行业)来说,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能就意味着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所以,通常意义上来讲,数据容灾相对于数据备份更多的是策略上的内容,而非硬件和软件这样的技术性内容。我们在数据容灾计划中可以使用任何备份硬件和备份软件,但是一个在策略层面不具备可行性的计划是无法达到容灾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