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架构演变协奏“三步曲”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为了满足用户的更高要求,防火墙体系架构经历了从低性能的x86、PPC软件防火墙向高性能硬件防火墙的过渡,并逐渐向不但能够满足高性能,也需要支持更多业务能力的方向发展。

防火墙在经过几年繁荣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体系架构,并且这几种体系架构的设备并存互补,并不断进行演变升级。

防火墙体系架构“老中青”

防火墙的发展从第一代的PC机软件,到工控机、PC-Box,再到MIPS架构。第二代的NP、ASIC架构。发展到第三代的专用安全处理芯片背板交换架构,以及“All In One”集成安全体系架构。

为了支持更广泛及更高性能的业务需求,各个厂家全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着整个技术以及市场的发展。

目前,防火墙产品的三代体系架构主要为:

第一代架构:主要是以单一CPU作为整个系统业务和管理的核心,CPU有x86、PowerPC、MIPS等多类型,产品主要表现形式是PC机、工控机、PC-Box或RISC-Box等;

第二代架构:以NP或ASIC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对一般安全业务进行加速,嵌入式CPU为管理核心,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Box等;

第三代架构:ISS(Integrated Security System)集成安全体系架构,以高速安全处理芯片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采用高性能CPU发挥多种安全业务的高层应用,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基于电信级的高可靠、背板交换式的机架式设备,容量大性能高,各单元及系统更为灵活。

防火墙三代体系架构业务特性、性能对比分布图

安全芯片防火墙体系架构框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