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7.10目录: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王度庐
基本信息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页码:393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01421757
·条码:9787501421756
·版次:2001年4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风雨双龙剑》:
武师陈人煜家有两口斩铜断铁的宝剑,一口叫“苍龙腾雨”,一口叫“白龙吟风”。他自己使着苍龙剑,女儿秀侠使白龙剑。
陈带宝剑外出,遇保镖人宝刀张三,为夺取宝剑,张暗害了陈,从此两家结仇。
秀侠为报父仇外出寻找张三,路遇化名的张三养子张云杰,二人相互爱慕。当秀侠知道此人是张三之子时,就与之断交。
几经周折,仇家终成眷属。张云杰将苍龙剑沉入河底,从此不再与江湖人往来。
《风尘四杰》:
民国初年,北京天桥恶霸崔大爷霸占了贫家美貌女子胡丽仙。胡的父亲双镖太岁及其徒弟刘宝成成将崔打伤,在一女伶和崔的外室的协助下,终于救出丽仙。
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敢作敢为,舍己为人,故称之为“风尘四杰”。故都风貌、天桥风情、老北京人的喜怒哀乐栩栩如生。
作者简介
王度庐(1909一1977),本名王藻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自学成才。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他的创作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媒体推荐
代序
寻找王度庐老师——代序
徐斯年
我所在的学科决定立项研究通俗文学,这一课题并被列为“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不久,几位研究通俗文学的朋友相继来信,说起“武侠北派四大家”中,宫白羽、李寿民、郑证因三人的生平,人们多已知晓,惟王度庐,至今不知何许人也,问我可有这方面的线索。经过他们的“强化刺激”,猛然想起母校的王度庐老师。他是我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的父亲,没给我们上过课,也从未听说他写过武侠小说,但姓名倒一字不差,姑且问问看。很快就收到了母校回信,得知王老师已经故世,但因此却找到了王老师的夫人,我们当年的舍务老师李丹荃女士,并且确认了那位四十年代闻名全国的“侠情小说大师”,果然就是我的老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海内外研究通俗文学的学者对王老师评价极高,称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言情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是开山立派的二代宗师”,但当时除台湾学者叶洪生对王老师的侠情小说有较详细的评介外,未见他人作过更系统的研究。王老师的言情武侠小说代表作是“鹤铁系列”五部作:《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
这五部作品写了四代侠士侠女的爱情故事。与过去的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王老师笔下的这些侠者既是英雄,又不太像英雄,我觉得王老师有意不肯赋予他们包打天下、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无上功能。他们的行动集中于一个目的——为捍卫自己爱的权利而斗争,而爱的责任又常常令他们困惑,因为他们为所爱者所做的一切、甚至牺牲,往往并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他们的爱情悲剧固然是外部因素如封建势力、封建礼教造成的,但又并非完全如此,作为武艺高强、足智多谋的侠者,他们对外部势力的斗争一般能够取得胜利,然而一旦面对自己性格、心理方面的弱点(包括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他们却难免“吃败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敌人正是自己。就作品深度而言,王老师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而且把外部斗争引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种悲剧,正是典型的“性格悲剧”。
在悲剧作品里,悲剧精神总是爆发于“极限情境”;而在王老师的作品里,悲剧精神却常常弥漫于“极限情境”之外;那些侠土侠女在战胜外敌之时,往往横刀四顾,茫然若失,或者,当他们退隐江湖之际,平静的外表之下却埋藏着无限悲凉。王老师在三四十年代确实读过不止一部弗洛伊德和厨川白村的作品。这又使我感到,王老师虽然写的是传统形式的武侠小说,但他与大部分通俗小说作家完全不同,思想一点不旧,他不仅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而且也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并且几乎不露痕迹地化人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这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作家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王老师还写过许多社会言情小说。我想,研读这些社会言情小说,一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创作。李老师告诉我,王老师的主要作品大部分写于青岛,她已多年未回青岛,很想去一次。于是,我决定带五名研究生前往青岛查阅原始资料,并在那里和李老师相会。
五月的青岛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我们无暇领略海滨景色,一头钻进市档案馆,查阅1938年至1949年以《青岛新民报》为主的有关报章,时间紧迫,旧报虽残缺不全,数量仍极庞大。于是决定每人负责一个时段,通检每天的报纸,重点阅读所载王老师的社会言情小说,回校后以讲故事“接龙”的方式录成音带,再据录音整理出每部小说的情节内容。
档案馆不对外办公时,我们就访问李老师和其他知情人。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王老师孤苦而坎坷的一生经历(详见拙著《侠的踪迹——中国武侠小说史论》第127至130页)。当她谈到王老师很喜欢纳兰性德的《饮水词》时,我仿佛又发现了一条接近王老师情感世界的捷径。纳兰性德虽为清初满族贵要(王老师则出身于贫困旗人家庭),他的词却以哀怨骚屑著称,其边塞词则于金戈铁马中弥漫着苍凉清怨的情调。这也正是贯穿于王老师侠情小说的情感色调。三十年代,王老师颠沛流离于晋豫陕甘,贫困的生活、孤傲的性格、内向的心态,与苍茫的黄土高原景色交相融汇,强化了他自幼即已形成的纳兰性德式的审美情趣。
编辑推荐
王度庐厉经坎坷,阅历丰富,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他的小说不拘泥于通常作品的模式和路数,而是注重创新,赋予一种特殊的风格。写武侠小说,他不追求刀光剑影的厮杀,而是表现任侠骨柔情,注重反映志士的大仁大义。写言情小说,他写的多悲切凄楚,但也往往令"有情人成眷属",引人入胜。
目录
风雨双龙剑
第一回 逞锋硭宝剑折钢刀
聆凶吉强徒生恶念
第二回 心摧肝碎锦村举哀
力尽声嘶侠女遭难
第三回 走荒山艳贼援难女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又过了十来天,这天忽然陈仲炎带着徐飞来到。秀侠一见了她的叔父便不禁失声痛哭,诉说了以往的遇难脱险之事。陈仲炎却连一点眼泪也没有,他只绷着一张白煞煞的脸,皱着眉低着头,咬着牙说:“你的事我都听宿雄说过了。你就在此好好学武,不要管方外的事,外面有我。我要杀尽了宝刀张三的全家,杀尽了红蝎子那伙盗贼!”秀侠又垂泪问:“叔父,仇人宝刀张三有了下落吗?红蝎子倒不要紧,一来她是个女的,二来我看她不是太坏的人。”
陈仲炎一听,脸上便现出不悦之色,瞪了秀侠一眼,倒幸是没申斥她,只说:“你不要管!一个月之内我必能捉住宝刀张三,要他的狗命!”说着陈仲炎去见老尼,布施了些香资,便带着徐飞走了。从此,秀侠更安心在这里居住,白天纺线,晚间练武,渐渐忘了岁月的流去和山中气候的变化;一连过了两三年。
这两三年内,秀侠虽曾由家中接到几次衣服和银钱,可都是由尼姑转交给刀子,她并没见着家里来的人,所以也无法打听家里的事。不过此时她的武艺已进步多多,足堪自慰。那跳跃
的功夫早已练得娴熟,并且进一步学得能够回避刀剑,抵御暗器,以及蹿檐越脊,一切的技艺。现在老尼又开始教授她剑术了。秀侠越发刻苦研求,希冀再学一二载,便离庙出山,到江湖重走。不单要给父亲报仇,还要为陈家争争名气,因此一心练武,不问外事。
可是这时又春回天暖,草绿山青,每天必到庙中来的那几个熟识的小鸟也都学会了更清晰的歌,唱得人的心里不禁发软。这一年,陈秀侠的芳龄已十七岁,尼庵中找不出一面镜子,连块玻璃也没有,所以秀侠难得看得见自己的芳容。但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处处都已是少女,而不是小孩子了。今年,她觉得这春天仿佛特别的可爱,什么都是美丽的,山里尚且如此,山外一定更好;因此她芳心悠悠,仿佛有点儿难耐寂寞。
智圆这时也成了个身材很高的少年尼姑,秀侠常常为她幻想:“假若她不是出了家,留上头发擦上胭脂,也一定很好看呀!”这天两人织完了布,纺完了线,出了屋子,忽见有两只小燕子白天边飞来,飞得极快;掠动着剪形的小尾巴,互相呢喃的叫着,就投到正殿的后檐之下。智圆知道那里有它们的旧巢,就高兴着说:“这一定是去年那对燕子,现在它们又回来了,它们俩个倒真好!”智圆说话本是无心,可是秀侠听了,就不由一阵脸红耳热。
此时法老师傅又从禅堂之中走出,智圆赶紧低着头,到东配殿里去打扫香案。秀侠却像被人发现了什么隐私似的,她赶紧走到前院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