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T业最热门的新闻就是7月6日这起“事先张扬的黑客比赛”。各大网站几乎全部推出了专题,而且新浪、搜狐等门户都出现在“新闻中心”的重要位置,这是科技新闻少有的待遇。虽然,这起黑客大赛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其社会影响力却远远超越了IT业。这次事情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不是简单的网络安全性,而是黑客快速的社会化和大众化问题。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技术上,还是社会治理上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今,黑客的形象依然十分暧昧,英雄和罪犯、正义与邪恶,美好和丑陋,高尚和卑劣,在黑客这个词语下,居然是如此的泾渭不分明!这主要还是因为黑客有着高贵和高品质的传统。依靠前辈们遗留的宝贵“老本”,在人们心目中,黑客依然颇具脸面,甚至不乏崇拜者。根据我国的一项调查统计也显示,我国网络犯罪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多数为青少年。在调查中,学生们对电脑黑客的推崇率为14%。但是,随着黑客大众化进程加快,黑客的行为开始越来越脱离黑客的基本伦理和道德规范,严重损害了黑客的形象。人称“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因此,这次黑客大赛最富意味的就是引发黑客内讧。
“罪恶的对立面不是德行,而是信念。”对于黑客尤其如此。除了加强技术防范,完善立法和执法,黑客队伍不滑向罪犯悬崖的另一个根本要素,在于宣扬黑客文化的传统,弘扬黑客伦理和规范。使得黑客队伍潮流本身能够形成良性的价值取向,和互为竞争和规范的“社区”力量。
“黑客”一词来源于英语动词hack,愿意为“劈,砍”,也就意味着“辟出,开辟”。关于“Hack”和“Hacker”的含义,《新黑客网上字典》列举了9种不同的解释。但该字典也收录了一个MIT黑客菲尔(Phil Agre)的文章。菲尔告诉读者,不要被这些看似很有弹性的解释给蒙了,“Hack”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精细高明的手段去挑战传统想法。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出现。以ARPANET为网络,以DEC-PDP系列小型机分时系统为硬件基础,以Unix的出现为软件基础,整个黑客文化开始迅速繁荣。形成了以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中心,蔓延到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与稍后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三个都是大型的计算机研究中心及人工智能的权威,聚集著世界各地的精英,不论在技术上或精神层次上,对黑客文化都有极高的贡献。由于,根正苗红,保证了黑客传统的“高品质”。
黑客们自由不羁,反抗既有体制,却严格遵循黑客道德准则:自由使用,信息免费,打破权威,推动分权。他们认为计算机既可创造艺术与美,也能使生活更美好。1984年,史蒂文?列维的《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出版,第一次揭开黑客的隐秘世界,推向大众。本书也赢得黑客界的友谊和认同,书中第一次总结了“黑客伦理”,这种伦理原则强调“共享、开放、分散、为操纵机器不惜任何代价”,与PC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具体为:(1)进入(访问)计算机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绝对的;(2)总是服从于手指的命令;?(3)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4)怀疑权威,促进分权;(5)应该以作为黑客的高超技术水平来评价黑客;(6)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7)计算机能够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黑客的眼中,美国公司的商业文化以及比尔?盖茨等“反黑客”的价值观和行为,大举掠夺黑客们创造的成果,以精明商人的手段将这些创新兑换为“美元”。是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开始颠覆黑客领土。商人来了,政客来了,罪犯也来了,更多的普通人来了。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孕育出来的“纯种”黑客,已经永远成为历史,随着IT应用的不断社会化,黑客的规模、特性和行为也越来越社会化。黑客究竟是天才?是牛仔?是艺术家?是罪犯?是恶作剧者?也许,更准确的是黑客已经成为上述各类人物的混合体。如今,黑客群体最大的危机在于:新兴的黑客群体“颠覆”了传统,“玷污”了伦理规范。而把自己越来越推向整个社会的对立面,如此下去,黑客群体的“末日”不会太远。
今天,网络不再是黑客们单纯的技术自由空间,而已经是人类经济行为、社会活动、生活交往、政治谋划的新舞台。黑客在IT业中回归传统,套用克尔凯郭尔的话,“其不可思议的程度,犹如皇帝招一个农夫为婿一样。”但是,黑客要“正名”自己,要拯救自己,只有重新倡导并遵守自己最为宝贵的传统,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和黑客文化剔除其中的败类和变异品种,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黑客越来越黑的趋势,需要榜样的力量、自律的力量和文化的历史来制止,毕竟,法律太绝断和残酷。
博客中国推出了《黑客不完全手册》,给你一个全方位的参考。也以此向体现自由、美好和纯正的黑客传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