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不事张扬,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外界的感染力。8月初,已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回到大陆参加微软的教育峰会,并受命讲解微软的.NET。技术是专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李开复总是在技术之外还能讲出别样观点。作为一个受东西方文化浸淫深刻的华人,作为IT时代成功的典型代表,李开复的观点让人心清眼明。无论是两年前李开复倡导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培养团队精神的讲话,还是此次常挂在嘴边的“中国的技术人员要培养情商”的说法,李开复周围氤氲着的人文主义的氛围,使人几乎忘却了他是一位技术专家。
圆融通透李开复
李开复永远一副神清气爽、神闲气定的样子。在北京最为燠热的天气里,当其他受访者都挥汗如雨,只穿衬衫的时候,李开复却可以西服在身,认真地倾听每一个提问,不见一滴汗珠。每次出席公众场合,无论多么枯燥的谈话,尤其是在听其他受访对象做答的时候,李开复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微微挺起胸来,向四周扫视一下,然后,对在场的每一位记者微微笑笑——他非常注意与周围关系的协调。
注意与环境保持和谐,这使李开复给人圆融、通透的观感,由此,他迅速取得了大陆各界的信任,而其融入到大陆氛围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正宗的“海归”们。这其中固然不乏微软公司的全球地位给李开复在大陆开创研究院时带来的天然势能,但其为人处世的方法在创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关于在大陆开创研究院时的困难,被李开复一句带过:“我觉得一切都很顺利,运气很好。大家更多地都认为我是一个在美国社会成长的华人,而不认为我是一个台湾人。倒不是说哪一个是更重要的,而是说在我的背景上来说,大家更看重我在硅谷做了哪些事情。我在中国一直做得非常顺利,中国的政府也一直非常支持我们、理解我们的做法和我们的期望。”
作为华人,李开复并没有感到自己在微软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玻璃天花板”。“华人在美国公司里公认是技术最好的。假如让我对在国外公司工作的华人提出建议的话,我认为,他们应该表现得更有创意。不仅要有高智商,而且也应该在情商上表现得好。”情商高,这应该是李开复认定的自己在微软迅速获得提升的原因。
阿李开复对自己在情商方面的评价非常有趣:“情商分很多方面,我觉得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蛮不错,有些方面做得比较差一些。比如说在与人沟通,倾听方面我做得比较好,不会轻易打断别人的话;让人信任这一点做得也还好,因为我会以诚恳的方式表达;有自知之明,如果遇到自己不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勇于承认。还有,有自我控制能力,不会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虽然我也是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更希望用建设性的方法沟通,而不是一言不和就吵起来。此外,我有同情心、怜悯心,有很人性化的表现,而不是很霸道的样子。比较差的方面就是社交能力方面,比如,把我丢进一个人都不认识的鸡尾酒会里,我永远也做不到很迅速地与人打成一片,如鱼得水。
东西方文化在李开复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交融,他说:”我觉得东西方文化对我来说各有影响。直截了当地与人沟通,建设性地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以平等的心态与人接触——不会因为是比尔·盖茨我就怕了你,什么话都不敢讲,也不会因为我是老板就命令你做任何事。这些是比较西方的。比较东方的,我认为有,做人诚恳,处事中庸,不走极端。对人比较有亲和力、宽松,能够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够经常看到别人的好。”
融入微软文化
李开复对微软文化极其认同。在他看来,微软的成功是由其几个特殊的价值观念决定的:“首先,微软对人才的价值非常重视。为员工创造了技术和管理两条平行发展的阶梯,技术人员如果选择了从事技术发展的道路,他在公司的地位、报酬和影响力与其选择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是一样的。第二,微软有着执着的价值观,这是很东方的一种观念。一般来说,西方人容易看表面,如果一个不成功的话,就会再换一个。微软有着中国人修长城时不成功不罢休的风格。比如说,微软的Windows CE刚开始并不成功,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要做两个Windows,今天证明了这么做是对的,我们就是这么执着地在批评声中做下去,一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微软就是靠着这个执着,认准自己的目标,承认错误和失败,一步一个脚印,不求短期效应,不半途而废。第三,微软对自己的成就永远不满意。自己作错的事情,永远自己是第一个批评者,不会等到别人来批评自己。第四,微软对技术有非常大的热情。不止是技术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帮人类做些什么事情。现在比尔·盖茨常常谈到是技术能够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做些什么。”
李开复并不掩饰自己对比尔·盖茨的仰慕之情,当说到自己老板的时候,李开复的方式很西方。“如果说微软是否还有一个宝贝超过前面说过的所有价值的话,那就是比尔·盖茨。我在很多公司工作过,也碰到过很多优秀的CEO,但我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遇到这样一个领导者,能像他那样对未来的技术方向的把握那样精准。跟他在一起,你能学到很多,很自然地会对他产生一种仰慕。比尔·盖茨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很感性的人。外界看到的都是他的IQ,不大能够看得到他的全部。他错的时候自己会认错,我们认为他错的时候我们也敢对他说你是错的。有多少做到这么成功的人,仍然能够愿意让别人大胆的发言,能够很谦虚地接纳别人的建议。我认为,这些都是十分特殊的。有人说,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比尔·盖茨,我个人有个疑问:世界上什么时候能再出现一个比尔·盖茨?”
给微软亚洲研究院留下的
“双赢”的理念是李开复从踏上内地就开始强调的,这个立意帮助了他在中国事业的开拓:“很幸运,从一开始政府就给了我们一个让我们证实自己的机会。建立研究院就是要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既要让微软赢,也要让中国赢。我们的工作如果做成了,应该对中国、微软都有利。当我们做出几个成功的例子后,双方的信任就产生了。其实当时我在微软也是新员工,微软怎么相信我在中国建一个研究院就是好的事情呢?我也是要取得公司信任的。所以我对微软也要有个交代。经过四年的努力,证明了亚洲研究院不但能发表有价值和影响力的论文,而且一些技术也可以转移到我们的产品中,对公司有比较大的贡献。对中国,我们也证明了自己。我们对中国高校教育中的一些课程、教师合作科研项目、学生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有一些很有成绩的做法。”
盘点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所留下的财富时,李开复的思维似乎还没从“双赢”的概念中跳出来,因此他的答案非常别致:“很难分出我或者我们的差别,和我一起来创办这个机构的一批人,比如张亚勤、沈向洋和张宏江,我们这一批人乃至研究院所有人的理念都非常接近,那就是希望微软成功、中国成功,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双赢’思维的方式。假如说这是我个人给亚洲研究院留下来的影响的话,是夸张的。微软研究院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专家,部分原因是微软研究院的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是微软研究院同中国的共同机会。记得在开幕仪式上,我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华人,能够在中国作些事情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能够在微软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这句话代表了我对双赢的定义。我希望将来别人评价我们的工作的时候,大家能够记得我们的目标是两个,而不是一个。”
实际上,李开复给微软亚洲研究院留下的不止这些。技术出身的李开复在经历了苹果等公司的职业际遇之后,必然会把自己理想中的适合技术人员工作的氛围及模式带进这个与总部远隔千里的、新建的研究机构中。尽管这其中可能融合了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仍然不可抹杀李开复个人的作用。今年3月,张亚勤带领他的团队在微软的美国总部做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技术展示,比尔·盖茨特地推掉会议,赶回公司参观微软几个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他的评价是:“亚洲研究院非常有激情”,他还曾经这样评价过亚洲研究院:“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激情”这个词是盖茨非常钟爱的。
而对于中国的企业界来说,李开复的示范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假如给中国的技术人才创造一种合适的环境,他们能创造出许多奇迹。
一颗中国心迷倒所有人
不得不承认,李开复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当他畅谈自己的“双赢”理念时,其诚恳的态度和他的语法、逻辑一样无懈可击。因为,最让人无法拒绝和怀疑的是李开复希望中国振兴和富强的表达。
近来,许多人在探讨中国软件业怎样才能发展起来的时候说,中国应该像印度一样,成为软件加工工厂。而李开复则在2002年微软教育高峰论坛上对记者说:“我们的立意完全可以更高,中国不仅要做软件开发工厂。中国的人才及市场,完全可以使我们抓住Web Service这个机会,使中国成为IT技术的强国。”
同样是在2002年微软教育高峰论坛上,张亚勤在回答完记者有关软件人才培养的话题后,李开复突然想起什么来的样子,一把抓过话筒:“我还要补充两句。我这两年在美国接触到了很多亚裔人,包括印度人和中国人。我之所以相信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是因为大家讲的内容完全不同。很多印度人说,我们很多优秀的人都到美国来了,但我们都不愿意回去。而我所接触到的很多中国人说,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人到这里来了,但我们每时每刻都想着回去。”这番话惹得平时对受访对象质疑惯了的记者们感动不已,大家忙不迭地放下手中的笔,鼓掌,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