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OpenServer对磁盘设备的管理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楚设备管理才能为informix数据库划分chunk提供前提,

OpenServer中每个硬盘做多四个分区(unix分区,dos分区,linux等),每个分区最多7个slice

在/dev/hd0a 第1块硬盘活动分区

--------

/dev/rhd0a (系统默认设备)

hd0d 第1块硬盘dos分区

---------

/dev/rdh0d

hd00 第1块硬盘整个硬盘

----------

/dev/rdh00

hd01--hd04 第1块硬盘四个分区

----------

/dev/rdh01 rdh02 rdh03 rdh04

在/dev/hd1a 第2块硬盘活动分区

--------

/dev/rhd0a

hd1d 第2块硬盘dos分区

---------

/dev/rdh0d

hd10 第2块硬盘整个硬盘

----------

/dev/rdh00

hd11--hd14 第2块硬盘四个分区

----------

/dev/rdh01 rdh02 rdh03 rdh04

判断OpenServer中有几块硬盘: hwconfig

查找 name=disk项 容量=cyl*hds*sec*512byte

如系统里存在scsi硬盘和磁盘阵列则一般会做raid,分为虚拟的几个盘,再对虚拟盘用FDSIK分区,在分区中

再用divvy对分区进行分片,一般作为数据库的chunk就对应一个分片(裸设备)。

那么这样在操作系统里看到的设备文件不一定与物理硬盘对应,

在系统里一般是:

/dev/rdsk

0s0(第1块硬盘整个硬盘)

0s1(第1块硬盘第1个分区)

0s2(第1块硬盘第2个分区)

0s3(第1块硬盘第3个分区)

0s4(第1块硬盘第4个分区)

1s0(第1块硬盘整个硬盘)

1s1(第1块硬盘第1个分区)

1s2(第1块硬盘第2个分区)

1s3(第1块硬盘第3个分区)

1s4(第1块硬盘第4个分区)

用FDSIK来分区,用divvy来做子区(划分文件系统和裸设备,或在硬盘的unix分区中再划分数据分区)

fdisk /dev/hdXY

divvy -i /dev/hdxx

divvy -m /dev/hd0a

选项:

-m 把指定的子区作成可安装的(mountable)

-i 仅在安装时使用。它指明的设备将包含一个root文件系统。通过此选项,建立一个与新的root相关的设备节点。

通常这个设备是一个非活动的分区活一张软盘。

子命令:

n 给一个子区命名或重新命名

c 在一个未被使用的子区上建立文件系统

t 给一个新的文件系统确定类型或修改类型

p 阻止在一个子区上建立新的文件系统

s 一个子区的起始块号

e 一个子区的结束块号

r 恢复修改前的divvy表

那么informix最多使用的空间:(设每个chunk

4(分区)*7(片)*2G=36G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