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读书笔记之十七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1-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读书笔记之十七

Observer模式

结构

目的

在一个一对多(one-to-many)的关系中,当一个对象(one)的状态被更新的时候,它的所有的相关对象(many)都会被得到通知。

讨论

1, 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状态更新成本,subject的一个很小的状态更新都可能使得大量的observer进行相应的更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subject不提供是什么状态被更新了这样的信息,observer可能会被迫辛苦地去找出来什么东西被更新了。

2, 如果一个observer可能对应多个subject,在Update接口可以提供一个参数,传入subject的地址,这样使得observer知道是subject进行了更新。

3, 对于什么时候触发notify,有两个选择:

A. 每当subject的state被更新的时候,自动触发notify。缺点是,可能会带来不断的更新的开销。

B. 由client自己负责触发notify,这样client可以在设定一系列state之后再一次性触发notify,可以避免过多的更新开销。缺点是client可能会忘了进行notify。

4, subject在通过update对observer进行更新的时候,是否提供详细的情报,有一个权衡:

A. 极端地,subject提供足够详细的情报,这是一种push model。缺点是,降低了observer的再利用性,因为subject对observer进行了某种假设。

B. 另一个极端,subject不提供任何的情报,这是一个pull model。缺点是,observer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找出是什么东西进行了更新。

5, 可以进行一种扩展,observer在attach的时候,给subject提供一个参数(aspect),告诉subject它只对什么东西(event)被更新了感兴趣;这样,subject在某个event被更新的时候,只update那些对该event感兴趣的observer,同时update也带上aspect参数,告诉observer是什么event被更新了。

6, 如果subject和observer之间的关系太过于复杂,可以利用Mediator模式创建一个ChangeManager来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Design Pattern》 Gang-Of-4 1997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