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解读Linux的十大缺憾(3)

王朝system·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伊梅

缺憾之四:应该让用户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大部分Linux发行版都会一起发行不计其数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以及对所有流行设备的驱动支持。但是当你第一次使用KDE或者GNOME时,你会发现所有这些都不是很明显。菜单中包含了一些应用程序,但是它们都非常分散并且从它们的名字上你很难判断出它们所要实现的功能。而大多数在系统中的程序你并不能从菜单上看到。所以,应该让一个新手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在需要完成某项工作时还得要到网上去查找一番。

在Windows中,我们一般很容易找到E_mail客户端、Web浏览器以及一些实用的工具,在MacOS中也是如此。但是事实在缺省安装的情况下,使用以上两个操作系统你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而Linux则不然,在缺省安装的情况下,Linux有很多的应用程序以及其它有趣的程序,它完全可以让你在一二年之内无需购买或者下载任何额外的软件。问题的关键是应该让这些程序更容易让用户发现。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首先应该有一个“我需要……”对话框,该对话框应该在桌面上有一个大图标,让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它。单击它应该可以打开对话框。在对话框的顶部应该有一行字,“我需要……”,然后下面是在你的系统中可用的长长的程序列表。而这些应该分组分类,并且可以展开。由于这个列表肯定会非常长,所以我建议也可以考虑只加入以下内容:

◆ Web浏览

◆ 收发电子邮件

◆ 聊天

◆ 光盘刻录

◆ 打印机安装

◆ 配置调制解调器

◆ 配置DSL或者线缆调制解调器

◆ 把电脑配置成一个Web服务器

◆ 在局域网上共享文件(NFS)

◆ 访问其它人共享的文件(NFS)

◆从数码相机上下载照片(Gphoto)

◆ 编辑图片或者照片(Gimp)

ELX套件似乎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走出KDE和GNOME菜单的巢臼:它给用户列出了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而不是列出了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毕竟,每一人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而不是来运行各种程序的。

缺憾之五:窗口刷新需要改善。

应该说,窗口的刷新速度慢以及刷新时闪烁是各种操作系统和桌面环境的通病。我所使用过的操作系统中,只有一个操作系统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那就是Mac OS。这不是速度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更新屏幕的问题。在Mac OS中,更新窗口时几乎是同时将整个窗口显示在屏幕上的。我想大概它是在后端缓冲区中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然后再将其显示到屏幕上。这样,即使是在很慢的系统中,它看起来也非常“清爽”,因为窗口显示所花的时间非常短。

在Windows XP里,这一点有所改善,不过在一些地方(比如文件浏览器的刷新)还是不尽如人意,当然这都是小问题,应该说大面上XP还做得可以。

相对来说,现在KDE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好。比如在弹出窗口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窗口元素会首先显示成白的或者灰的大方框,直到整个图形显示出来才恢复正常。即使是在高端的机器上,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更不用说在一些配置较低的机器上了。

这不是一个功能上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时候它显得并不重要,但这是一个“用户体验”的问题。试想如果一个用户从Mac OS或者Windows转而使用Linux,结果却发现感觉不是很好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又返回去使用原来的操作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