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交际中规范/语言与传播丛书(语言与传播丛书)|报价¥21.10|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外语教学,施春宏著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1.10
目录: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外语教学,

品牌:施春宏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7501766991

·条码:978750176699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丛书名:语言与传播丛书

内容简介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因为语言是在交际之中的。有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所以对待规范的态度、原则和方法就不同。从说话了解人不容易,由于有语言学,有很多语言学的分支。不从说话了解人,又很难同这个人、这一类人说话。要同这个人、这类人把话说好,就是语言交际好。语言交际好的目的和原则是寻求进一步的合作。不能合作、不想合作就连话也不说了,说话,就是还有合作和寻求进一步合作的可能。语言是人为了合作而出现、为了合作得好而发展的。

本书试图对语言规范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些比较系统的探讨。全书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比较系统地梳理半个世纪里我们在语言规范化过程中的得与失,分析语言应用和语言规范的演变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以史为鉴”,重在建设。第二部分(中间三章)主要是探讨一些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语言规范化中比较根本的问题。语言规范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是什么,什么样的原则才是语言规范化的根本原则,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认识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化的关系。第三部分(后三章)则是在前面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来具体考察一些长期引起争议的而又折射出很多深层次问题的新现象,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这里并不试图从社会发展、文化等外部因素进行探讨,而是探讨这些现象产生的语言内部原因和生成的可能性问题,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背后的一些东西。也许从语言结构本身认识得比较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回答对这些语言现象的批评,才能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操作性。

作者简介

施春宏,男,安徽青阳人。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师从于根元研究员。1996年到外文出版社工作。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师从袁毓林教授。2003年到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主要研究兴趣在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并参与著作《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等。

目录

说语言交际——序施春宏《语言在交际中规范》

1 现代汉语规范化回顾

一 第一时期的现代汉语规范化

二 第二时期的现代汉语规范化

三 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几点认识

2 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分析

一 规范评议失误类例

二 失误评议的依倨

三 规范评议失误的原因

四 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的价值

五 语言学工作者的定位问题和规范就是服务

3 语言批评和应用语言学理论

一 五十多年来语言批评演变的主要特征

二 语言批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 从语言批评的演变看语言规范理论

四 应用语言学不等于理论语言学的应用

4 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

一 语言规范化的规则本位

二 语用本位的提出

三 以语用为本位的语言规范化研究

四 交际值的具体表现——现实同一性

5 语言规范化的原则

一 确立语言规范化原则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 语言规范化的根本原则

三 语言规范化的一般性原则

四 语言规范化的具体原则

五 关于语言规范化的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

6 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

一 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的内涵

二 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的关系

三 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的指归:语用和谐

四 现实语言世界和可能语言世界

7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考察

一 关于副+名的讨论

二 对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多角度认识

三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的显现方式

四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形式表现

五 关于副+名中名词的几个问题

六 关于语义结构成分的分析方法

8 语义叠架现象考察

9 异体词现象考察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1.1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