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粒度划分与组件的集成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种用于现有源代码组件集成方法

1.介绍

由于组件的概念没有模式化,以及现有技术种类的多样化,组件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大多数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考虑的组件划分方式和方法都不相同,这样导致现有项目中的组件很难重用到其它项目中。因此重组现有组件,把现有组件源代码重新分割或组合为新的组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在源代码级别上根据源代码之间的调用关系,自定义了组件的划分粒度和组件的集成方法。但在此声明本文的组件集成方法不具有唯一性和最优性。

2.概念

组件:提供可重用的功能的类库或函数库;

组件粒度:组件的源代码文件越少,粒度越大。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定义组件粒度的大小;

调用关系:文件之间有函数/方法/属性/变量调用或继承关系则称文件之间有关系;

Layer:一个layer表示一个组件,Layer后面的数字表示组件的粒度,数字越大粒度越小,既组件的源代码文件越多,复杂度越大;

组件集成:根据现有源代码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本文定义法则和可定制约束条件来自动组合组件。

法则:没有调用关系的源代码不能组合为一个组件;

可选择以下2个约束条件中的一个:

1 组件内源文件不能调用组件外的源文件;

2 组件不能和多个文件组合为二个以上不同组件;

3.方法

下面是根据源文件的调用关系重组不同粒度的组件

表示一个源文件, .java, .cpp, .c, .s等

表示左边的源文件内的某函数/方法调用右边源文件

表示叶子节点,既不调用其它文件(不包括OS类库/函数库)

Layer1:所有的叶子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组件。该类型的组件称为Layer1型组件。是源代码中粒度最大的组件。

Layer2:只调用叶子节点的源代码文件将和叶子节点组成一个组件;

Layer3:源代码文件可以和Layer1,Layer2组件组合为一个组件;

Layer4:源代码文件可以和Layer1,Layer2,Layer3组件组合为一个组件;

以此类推。

4.实现

1 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源代码文件,生成调用关系图:Call Graph;

2 采用默认约束条件1生成Layer图;

3 用户可采用约束条件2修改某个Layer图;

4 选中所有的Layer图,对源代码文件封装,既将源代码文件按照layer图的划分拷贝以layer为单位的目录里,生成makefile或build.xml文件,编译各个layer,并生成外部接口文档,描述组件提供的类或函数。

本文著作权所有(C):赵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