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计划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实施目标:

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畜牧业、水产业、制种业、大林业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今年年底典型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海口晚报网2月9日讯:省委决定在今年以自然村(农垦以生产队)为主要对象,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计划。7日,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向全省发出通知,印发《海南省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工作方案》。

省委的这一决定旨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深入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方案》提出的实施目标为:通过结构调整,使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畜牧业、水产业、制种业、大林业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06年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典型示范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方案》明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提高非农产业的比重。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储藏、运销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制种业和大林业产业,扩大适销对路、名特优、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产出效益。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突出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门┨锓⒄挂慌咝в胖逝┳魑铩P竽烈狄劳泄椅薰娑ǘ镆卟∏ㄉ瑁岷鲜凳┡┐逭悠こ蹋氐惴⒄寡硪岛脱菀担嘤哂械胤教厣钠放菩笄莶?。渔业重点发展罗非鱼、对虾等水产养殖和种苗孵化,引导渔民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生产;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支持渔民改造渔船,发展捕捞业。大林业重点发展浆纸林、竹藤、花卉、苗木及林副产品,推行复合立体种植,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方案》要求,要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实施效果作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验收和地方党政领导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

全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实施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前结束,2007年1月将进行总结验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