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3.1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综合,
品牌:石泉
基本信息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390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307041049
·条码:9787307041042
·版次:2004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这个赤壁古战场究竟在今何处?与之关联的古夏口、巴丘、蒲圻、公安等城邑以及古云梦泽、夏水、陆水又在今之何处?在《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这些问题将一一解决,作者石泉先生重绘楚地区的历史地图,进一步为我们揭示了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这个赤壁古战场究竟今在何处,以及与之关联的古夏口、巴丘、蒲圻、公安等城邑以及古云梦泽、夏水、陆水等许多问题,这些重绘的荆楚地区历史地图具有极大的价值,是我校老一辈学者的又一部经典学术著作。本书向种种旧说、乃至某些成说挑战,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显示了近十五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新探索的成就。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著述严谨,考证严密,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是三国迷的最佳读物。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是著者石泉继15年前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1988年版)的续集。全书除对前著进行了必要的回顾外,还收录了著者近五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探索及研究成果,共计10篇相关方面的论述,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历史地理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
石泉,男,1918年1月生,安徽贵池人。194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属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版《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十云梦泽研究》、《甲午战争前后晚清政局》等,先后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辞书奖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奖项。
媒体推荐
自序
第一、关于《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的回顾
本书是我15年前出版的专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简称《新探》)的续集。在《新探》中,我主要是围绕着先秦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的定位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提出了不同于目前流行说法的一系列新解,即:先秦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至齐、梁(下至梁末)江陵城,并非如流行说法所云在长江边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原江陵县)境内,而是在汉水中游以西、蛮河下游今湖北省宜城市南境;与此相适应,古代荆楚地区一系列著名的山川城邑,如古荆山、景山,古沮漳二水(今蛮河),楚鄢都、汉魏晋宋宜城县、临沮县、当阳县、枝江县等,也都在汉水中游西面的今蛮河流域及宜城平原上。由于这本书出版于15年前,坊间久已不见,而学界同仁或频有询问,这里有必要首先简要地概括一下其主要观点,以便于明了本书与《新探》之问的继承关系。
《新探》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楚郢都、秦汉至齐梁城的定位问题。第一,《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原载《文史》第6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见《新探》第57~73页)与《关于“江”和“长江”在历史上名称与地望的变化问题》(原载《地名知识》1981年第2、3期,见《新探》第74~83页)二文指出,古文献中的“江”并非如流行说法所云是今之长江的专称,有时亦指淮水、汉水、沂水,以至汉水中游的支流蛮河(古沮水)等,甚至古文献中的“长江”,其上游也往往是指汉水。澄清了这一观点,传统说法中以“江”必指今长江为前提而使用的大量带有“江”字并与古郢都、江陵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史料,就再也难以成为齐梁以前古郢都、江陵在今江陵县境的证据了。
第二,关于楚早期都城丹阳地望,前人有当涂、秭归、枝江及淅川诸说。在《楚都丹阳地望新探》(原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3期,见《新探》第174~199页)、《楚都丹阳及古荆山在丹淅附近补证》(原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12期,见《新探》第200~210页)中,我们同意淅川说,并进而指出,西周早期熊绎所居丹阳,当在今陕西商州的丹江北岸河谷(这里离淅川说最近)。对于商州——淅川为楚丹阳之说的论证,联系到古代水上交通条件,为以今宜城楚皇都城遗址为楚郢都之说打下了部分基础。
第三,流行说法向来认为,古沮、漳即今之沮、漳河。我们则根据汉魏六朝时一系列有关古沮、漳源流的记载,结合地形图和有关的考古材料以及实地调查所得,对于齐梁以前的古沮、漳二水之发源地与流向、所经城邑(如临沮、漳乡、当阳、枝江等)及其下游水道之变迁等,都基本上理出了眉目。概言之:古沮、漳应是汉水中游西面、流经宜城平原上的汉水重要支流,今蛮河流域。古沮、漳既然在今蛮河流域,则齐梁以前位于沮、漳下游的楚郢都、古江陵城自不能出今宜城南境。(参阅《齐梁以前古沮(雎)、漳源流新探——附荆山、景山、临沮、漳(章)乡、当阳、麦城、枝江故址考辨》,原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2期,见《新探》第211~257页)
第四,流行说法由于认定古郢都、江陵在长江边今荆州市荆州区境,乃大都把今宜城市南境的楚皇城遗址定为楚之鄢都、汉宜城县。在《古鄢、维、涑水及宜城、中庐、改县故址新探——兼论楚皇城遗址不是楚鄢都、汉宜城县》(见《新探》第258~348页。
……
编辑推荐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这个赤壁古战场究竟在今何处?与之关联的古夏口、巴丘、蒲圻、公安等城邑以及古云梦泽、夏水、陆水又在今之何处?在《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这些问题将一一解决,作者石泉先生重绘楚地区的历史地图,进一步为我们揭示了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这个赤壁古战场究竟今在何处,以及与之关联的古夏口、巴丘、蒲圻、公安等城邑以及古云梦泽、夏水、陆水等许多问题,这些重绘的荆楚地区历史地图具有极大的价值,是我校老一辈学者的又一部经典学术著作。本书向种种旧说、乃至某些成说挑战,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显示了近十五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新探索的成就。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著述严谨,考证严密,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是三国迷的最佳读物。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是著者石泉继15年前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1988年版)的续集。全书除对前著进行了必要的回顾外,还收录了著者近五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探索及研究成果,共计10篇相关方面的论述,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历史地理研究专著。
目录
自序
一、关于《十代荆楚地理新探》的回顾
二、近15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探索
三、历史地理与水利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及其现实意义
四、对学术前景的展望
春秋“百濮”地望新探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关于芍陂(安丰塘)和期思一雩娄灌区
(期思陂)始建问题的一些看法
芍陂今名安丰塘,是我国古代兴建的、在淮河流域最著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屡经兴衰,历代进行过多次重建以至扩建。过去流行的传统说法,认为芍陂就是期思陂,为春秋中期楚国著名人物孙叔敖主持兴建。1975年10月问,我读到“河南省水电局水利发展史资料组”(以下简称“资料组”)的《关于“孙叔敖决期思之水,灌雩娄之野”问题的探讨》一文,其中否定了把期思陂与芍陂混为一谈的传统说法。对于这一点,我是完全同意的。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把期思陂与芍陂合而为一,最早见于唐杜佑的《通典》①。大概由于《通典》是一部流传较广的名著,以后,一些有关著作大都沿袭这一说法。但在《通典》以前的今存史料中,却未见有把期思陂与芍陂说成是一回事的。我认为“资料组”的文章联系实地调查的材料,对这一问题加以澄清,破除了一千年来的误解,对早期淮河水利史的研究作出了一项有益的贡献。
1976年3月间,我又读到安徽省“安丰塘历史问题研究小组”(以下简称“研究小组”)的《关于芍陂(安丰塘)始建时期的问题》一文,对“资料组”的文章提出了反驳,基本上支持传统说法,也对我过去在回复“资料组”同志们的来信中提出过的某些补充意见作了讨论,使我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对此深表感谢。
由于对水利知识的欠缺,我只能从历史资料方面提供一些粗浅的认识,并就几个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供参考。
、期思陂与芍陂不是一回事。“决期思
之水”就是“作期思(之)陂”
“研究小组”的文章在反驳“资料组”文章的同时,也认为“期思、雩娄均在河南境内,这是毫无疑问的”,并指出《淮南子·人间训》所说“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的记载,“与‘孙叔敖作芍陂’毫无关系”。这就为以下的讨论,确立了一条彼此都同意的前提,即:《淮南子·人间训》所记的期思一雩娄灌区是在今河南省固始、商城一带,与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安丰塘的芍陂完全是两回事。
确立了这一点,则《通典》认为期思陂就是芍陂的说法,也就很难站得住脚了。因为按照当时这类水利工程命名的惯例,大多数是以所在的山河县邑为名。则期思陂自当与期思县境(今固始、商城一带)相联系,怎会移到远在几百里外的芍陂?“研究小组”的文章中试图加以解释,说是“当因《荀子》、《吕氏春秋》均谓孙叔敖是‘期思之鄙人’,故用以纪念叔敖”(见原注2)。这也只是揣测之辞,并无实据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