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0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自助,
品牌:罗伯特·舒勒
基本信息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24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800808029
·条码:9787800808029
·版次:2008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畅销书!
20世纪最激荡人心的幸福课!
舒勒博士的人生福音传播书!
编辑推荐:著名心灵导师、水晶堂牧师罗伯特·舒勒传授幸福的8大真经。幸福,真让人难以捕捉和把握,不是吗?想一想,你是否经常有以下类似想法:
要是能有一部那样的汽车……,我就心满意足了;
假如能找到我真正爱的人……,我就知足常乐了;
倘若没有这样的经济负担……,我就别无他求了;
……
罗伯特·舒勒在此书要告诉你的是,即便你的所有这些“如果”成为现实,你还是有可能得不到幸福!通过本书:
你将聆听舒勒博士讲述的一些真人、真事、真理;
舒勒博士将向你传授获取幸福的8大精神法则、他一直奉行并向教友倡导的生活准则;
你将学会在逆境和负面情形中积极地思考行动。
此书绝对能改变你的生活——只要你掌握了书中获取幸福的8大法则:
法则1:“我需要帮助——我无力独自完成任务!”
法则2:“我很痛苦——但我会重新振作起来!”
法则3:“我会保持清醒冷静,会不断地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法则4:“我很想积德行善。”
法则5:“我想以他人善待我之道来善待他人。”
法则6:“我已具备坚定的信念。”
法则7:“我要做和平使者。”
法则8:“我无论如何都要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
罗伯特·舒勒博士,1926年9月16日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荷裔农场家庭。4岁时他就想将来成为一位牧师。后进入了密歇根霍普大学,获神学硕士学位。婚后与妻子移居芝加哥,开始从事布道工作,前来聚会听讲的人数从第一次的38人增加到数千人。他先后开通由教堂主持的24小时预防自杀热线,数百万人通过此热线得到牧师咨询。他还创办了成功教堂领导中心,20000多名学生和教徒从这一中心毕业。
舒勒博士开办了著名电视广播节目《力量时刻》,每周大约有3000万人收看这一节目。 1980年,由著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全玻璃式建筑落成,这就是闻名的“水晶宫大教堂”。每年有上百万人参观这一教堂,做周末祷告,参加各种集会,欢庆圣诞,复活节等。
1992年,舒勒博士实现了他的终身梦想,受佐治亚州J·B·福奎阿先生资助,他开办了福奎阿基督交流国际学校,并担任校长,来自世界各地的牧师在此布道。舒勒博士共完成了30多本书,其中6本位踞《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畅销书。
媒体推荐
译 序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不同境遇和生活给人的感受有所不同,但人们往往很难捕捉和把握真正的“幸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代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又截然不同了。
幸福感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愉悦的状态。不过,并非是一般的快乐,而是有着强烈满足感的快乐,是人生价值得到体现和满足的深层感受。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感到幸福,也就是发现并尽力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那么,幸福又起源于哪里?人类的思想其实一直在探求、体悟生命的真实意义,一直在寻找这种幸福感受的真正来源。然而,这条探索之路实难经由历史溯源而上,只能借助于精神世界对人类身上蕴涵的宇宙真理的探索来完成。在东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基督教和佛教是对人类历史产生过关键性影响的两大宗教。而基督和佛陀,这两个影响着地球上五分之一人群的重要人物,又对幸福的来源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基督指出,幸福之源就是上帝。疼痛、苦难和不快乐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远离了上帝。只有当我们回归到上帝那里,我们才能重新找回幸福,才能找到那世界所无法提供的,而又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幸福。
而佛陀则指出,最高的幸福只有一个,就是跳出轮回,达到涅槃。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而存在,他把这种条件称为“缘”。条件具备,事物生起,存在;条件消失,事物崩坏,灭亡。世界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动中,任何条件都不可能长久存在,因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久保留。既然如此,就不能依靠这些事物。人若追求这些东西,到头来必然一无所得,即便在追求、实现的过程中偶有快乐的感觉出现,也很短暂,并非真正的幸福。
在佛教看来,世人所追求的这些幸福里面总是蕴含着烦恼,正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总在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权位,担心别人对他的算计,为了能够保住自已,有时对上级就要曲意承欢,违背本心去干一些事。而拥有地位的时候,终日都要为事业操劳,不能自已,没有言行的自由,也没有支配时间的自由,所以,有了地位究竟幸福在哪里,实在说不清楚。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
财富、荣耀、人脉关系以及各种供人排遣的麻醉品和药物等都无法使你获得幸福。幸福,源自人类大脑思维的转变和态度的重塑,而重塑的方法又因人而异。基督徒可能会完全按照圣经教义的指引改变自己,而佛教徒则会依佛陀的教育从树立正知、正见、正念,到不住于事物外相,到熄灭一切妄想,到真正认识自己,从而完成本质上的改变。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基督和佛陀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当佛陀遇上基督》一书中也有概括总结:佛陀的出生时间是公元前566年,但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公元前480年。大约5个世纪后,基督才降生了。
两人都有王室血统;两人的受孕都出自神迹;两人都是在旅途中由母腹诞生;两人出生后都被一位圣人认出是未来的救世主;两人都进行过一次极其严格的斋戒,并在此过程中克服了由魔鬼幻化出的最强大诱惑,之后重返世间开始传法;两人都对自己的死亡作出了正确的预见;两人的死都引发了地震。
基督要求人们站起来,以他的名义站起来;佛陀教导人们坐下来,坐下来开始沉思。
基督,是上帝智慧的承受者,以拯救世人之爱而张开双臂。佛陀,是至高至臻的喜悦者,以排除人类智慧障碍的慈悲而渡人于彼岸。
基督允诺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今天,拯救已来到了你的身边。”
佛陀允诺了解众生于苦海的拯救之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基督是我们真正的自我,当人们再生时,他就是我们的新生。佛陀是我们真正的本性,佛性也可在我们体内苏醒,一如佛性在释迦牟尼体内苏醒。
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或两者皆是,或两者都不是,我们都会日渐感受到精神上的贫瘠和需要,都会在探索幸福的道路上彼此理解,都会需要有一个如佛陀或基督之形象的“神”或“主”来引导。然而,无论耶稣,还是佛陀,都把他影射到自我的灵魂中,努力去寻求欢乐与和平,这才是真正的拥抱幸福之道!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朋友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生徐臣蕊协助翻译整理,感谢认真帮我校对的各位朋友。同时,本书中作者有些唯心论的表述之道,作为译者,我本着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照实翻译,敬请读者予以甄别!
译者前言
“幸福”是很难捕捉和把握的!难道不是吗?
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有以下的想法?
要是能拥有一部那样的车……我就心满意足了!
假如能找到真正爱我的人……我就知足常乐了!
倘若不用承担这么重的经济负担……我就别无他求了!
如果……
现在我想告诉你:即使存在你所做的各种“假设”——即使所有假设都能成为现实——你还是有可能感觉不到幸福!
可能每个人都曾有所体会,即便拥有了诸如汽车、房子、珠宝之类的物质财富,也无法使人获得长久的幸福。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是幸福的,然而短暂的兴高采烈之后,你我都会被新的麻烦所困扰,这类麻烦有些特殊,它们会伴随着每一次收获而出现。
我会永远记住那个渴望开上法拉利跑车的年轻人,他把拥有一辆令人炫目的跑车视作自己的一个梦想。他想象着自己驾驶法拉利驰骋时的情景,甚至能够闻到真皮坐椅的皮料味儿,能够感受到坐垫的柔软。在想象汽车发动以后向前行驶的瞬间,他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汽车引擎的启动力。
随后,他的这一梦想逐渐得以实现。终于,在经过努力工作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晋升,薪水也大幅度地提高了。不久,他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就要变为现实了。
漆黑铮亮、闪闪发光的那辆黑色法拉利跑车终于被他开出了汽车展厅,就在那一刻,他的梦想实现了,内心深处禁不住一阵狂喜。
年轻人大多喜欢引人注目,尤其是开上跑车的感觉棒极了,他分明从帅哥和美女的眼中读出了一种羡慕。然而,他的日常开销也在陡然增加,养车所需的花销也越来越大。看到他开着这么高档的跑车,年轻女孩子们自然期待着与他一起光临高档餐厅,期望收到昂贵的礼物。就连停车场的服务生也盼着能得到更多的小费。
接下来,他便沦为法拉利的“奴隶”。唉,他哪里知道仅爱车一项就有如此高的花费。尽管已经入不敷出了,但他还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惜一切代价来炫耀自己的爱车。
不过这样做也值了!毕竟他拥有了一辆法拉利——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车啊!
这个年轻人喜欢清洗他的坐骑,喜欢给车抛光打蜡。为了能让爱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乐此不疲。不过,数月之后他还是发现车身上有了刮扫儿,玻璃上有了划痕。
对爱车的呵护逐渐让他感到厌倦,他开始讨厌新结识的朋友向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事实上,他开始心生疑虑,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女孩们同其约会的真实原因了——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确有好感呢?还是仅仅因为喜欢自己的跑车?
那辆车曾使年轻人引以为豪、令其内心愉悦,可谓其幸福的源泉。可如今,却逐渐变为失望和沮丧的根源,日益成为一种负担。这种失望和沮丧的感觉是他始料未及的。原本以为,一旦自己拥有了那样的跑车,就会永远地幸福快乐下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各种麻烦接踵而至——这使他产生了动摇。现在他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还能找到幸福吗?我什么时候才能感到满足呢?”
物质上的收获并不能使人感到真正幸福。那些以金钱、房产、财产或投资项目(个人、银行等所有的投资,如债券、股票等)为标准衡量和寻找幸福的人们,总会有所顿悟而突然体会到这一点。即使用全世界所有的钱,也买不来真正长久的幸福。
我认识一些腰缠万贯的富人,他们其实跟你我一样,也拥有许多烦恼,他们并不比我们幸福。其实很多时候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忧愁和烦恼,远远多于带给人们的幸福和快乐。大多数有钱人内心都很孤独,而且他们常常怀疑别人与己交往的真实意图。
假如财富无法确保人们得到幸福,那么名誉可以吗?它能使人得到幸福吗?
我也结识过一些名人,但他们中有许多人都对生活抱以一种绝望的态度。我敢肯定你能举出很多名人自杀的事例来。有些电影明星和演员,尽管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尽管他们的名望盛极一时,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极度悲伤以致不得不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那么,什么才能带给你真正的幸福呢?
财富吗?仅凭金钱还远远买不到幸福。
名誉吗?名誉短暂易逝。
人际关系吗?即便是关爱你的人,有时也会让你感到沮丧。
供人排遣的各种麻醉品和药物吗?你很可能会对此产生依赖,一旦成瘾,等候你的只有灾难!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幸福呢?幸福并不来源于财富、名誉、人际关系以及供人排遣的各种麻醉品和药物,幸福根源于思维和态度的转变!
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转变一下你的态度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我想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只要能够转变心态,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在本书中,你将会:
看到他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学到八条精神法则。基督就曾以此律己并将其传授于人,而今这些法则将会帮助你改变原有的态度!
一定备受鼓舞,下定决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
这本书绝对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假如你真能够学会抱着“拥抱幸福”的态度去生活!
“拥抱幸福”的心态指的是什么呢?乍一听,你很有可能将其想象成一种类似于《圣经》中“八福语”的东西,因为这八条积极向上的心态中每一条都改编自 “拿撒勒(基督少年时代居住地)的耶稣 ”在“登山宝训”(是《新约》“马太福音”中十分精彩的一段文字,集中表述了耶稣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根本精神,因为是耶稣在加利利山腰处的讲道内容,所以又称“山顶布道”)中的开场白:
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有福,他们是天国的子民。”
为罪恶悲伤的人有福,上帝必安慰他们。”
“谦和的人有福,他们要承受上帝所应允的产业。”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上帝会充分满足他们。”
“仁慈待人的人有福,上帝必以仁慈待人。”
“心地纯洁的人有福,他们能看见上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上帝称他们为儿女。”
“忍受冤屈的人有福,因为天国就是他们的。”
人们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你们应该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将得到上天堂的赏赐。
“有福”一词可以理解为“得到幸福”。这也就是说,无论输赢、成败,无论得意失意、享福受难,一旦领悟到基督在“八福词”中想要传达给人们的八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你就会幸福快乐!
“水晶宫大教堂”的设计者,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曾经说过,任何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前厅”——这是建筑物的要害部位,这就犹如人们开始某种体验时的初次感觉一样。
对一座大楼来说,“前厅”意味着什么……
对一部交响乐来说,前奏意味着什么……
对一场球赛来说,首发球意味着什么……
对一门特技来说,最初的入门意味着什么……
对一艘轮船来说,隆重的洗礼意味着什么……
对一场辩论来说,开场前齐声的喝彩意味着什么……
对全新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又意味着什么呢……
而上述八条经典的语句也同样堪称基督教义的关键。之所以称其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历经了时间的考验,能够经久不衰。在过去大约20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曾经影响、改变着无数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心态和行为。
这其中有何奥妙?它们为何能对那些沮丧的大脑起到超乎寻常的疗效?如今我们终于对此有所了解!随着分析的进行,谜底将逐一揭晓,而所有答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精神上的动机,一种旨在改变人们心态的精神动机。事实上,我们即将亲历这一治疗的过程,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取代消极的态度!真的,这本书所论述的八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众多有益的资料中确属一流,无它能及——它们将会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让我们一起探索它们、运用它们吧!享受“拥抱幸福”这一心态带给人类的种种生活乐趣。
目录
译 序
前 言
Chapter 1 幸福的态度之一:“我需要帮助——我无力独自完成任务”
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有无困难,同样,能否获得幸福也不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少。有的人物质贫穷但却感到了幸福,有的人虽然拥有巨大财富却依然感觉不幸福。
Chapter 2 幸福的态度之二:“我很痛苦——但我会重新振作起来”
一切事情都在向着优于我预期的方向发展。我想告诉那些心情沮丧的人,那些抱有轻生想法的人:放弃这些消极的情绪和想法吧!事情远没有你所想象得那么糟糕,灾难终将过去,明天更加美好。
……[看更多目录]
文摘
内文精选
第一章“我需要帮助——我无力独自完成任务”
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有福,他们是天国的子民。”——《马太福音》
“这年头儿还有几个人能说自己过得幸福啊?人人都会面对太多的麻烦!”她厉声说道。
这是电视上的一幕,一名记者正在纽约某大街采访路人。明显可以看出,这名女子情绪特别烦躁,神情格外紧张。要知道当时那位记者只是简单地问她是否感到幸福,而被采访者竟然如此暴躁地做此回答。虽然镜头中的画面有些晃动,但其行为的粗俗、脾气的暴躁还是清楚地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正因为有种消极态度在作祟,她才把观众的耳朵震得直响。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插上一句:“等等,你是谁啊?凭什么说这样的话?要知道幸福不能单以有或无予以界定。当然,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幸福啊!”
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有无困难,同样,能否获得幸福也不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少。有的人物质贫穷但却感到了幸福,有的人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但却依然感觉不幸福。
我曾经登门造访过一位朋友,也参观过他的办公室。这位男士拥有数以千万美元的个人财产,但仍然要面临资金上的困难,资金周转不畅的麻烦一直在困扰着他。他把全部的资金都用于投资,尽管拥有一份丰厚的薪金,然而为抵押贷款所支付的费用也同样巨大。
对于他的这种入不敷出,你可能会很不以为然地说:“噢,是吗?比起经济上的贫穷,我宁愿自己也和他一样面对资金周转不畅的困扰,如果能像他那样拥有那么大一笔财产,我就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了。”
对此,我会予以反驳:“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远离财政危机,你拥有的越多,你失去的可能就越多。”
幸福难以捕捉,那么从何入手才能将其把握住呢?困难重重,如何才能走出怪圈,找回我们失去的愉悦呢?从哪里才能找到抚平内心伤痛的灵丹妙药呢?
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要知道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无法正确入手寻求到帮助。
有一个故事我甚为喜欢,内容是关于病人找医生看病的。医生告诉病人:“我敢保证能治好你的病。”
病人听后说:“那真是太好了,医生。早知如此,我应该早点来您这儿的。”
医生问道:“那在此之前你都到过什么地方看病呢?”
“我去了药剂师那里。”
医生听后冷嘲热讽地说:“他又给你出了什么坏点子啊?”
病人回答说:“他让我来找您看病。”
由此可见,我们确实经常走错地方。如果身体感到不适,那就去找医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