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0.70目录:图书,社会科学,人才学,
品牌:曾国藩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44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7802113296
·条码:9787802113299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媒体推荐
书评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13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南怀瑾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清史稿·曾国藩传
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刘 邵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获救矣。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目录
卷一 由眼神察知内心
生命力的基础:神
神之清浊
一、辨别神的清浊
二、先清后浊
三、先浊后清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古者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夕卜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意译】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内容的糠皮了,但稻谷的精髓——米。仍然存在。”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俗话又说: “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岳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支撑人体的骨骼。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一张面孔上。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打开大门,山势自然尽收眼底。“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古人把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尖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 ……
点此购买报价¥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