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8.0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宗教,综合,
品牌:南怀瑾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839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30903595X
·条码:9787309035957
·版次:2003年12月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该书出版于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在书中,南怀瑾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选集》共十卷。本册为第七卷。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学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济世利民的思想作了深入细微的阐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十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明代智旭语),译出后不久,便独成一经,广为流布。学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宗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修行与大愿)方面的各种资料。
作者简介
南怀瑾, 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媒体推荐
出版说明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咸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最新版(2001年1月第2版第20次印刷),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15日
编辑推荐
该书出版于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在书中,南怀瑾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选集》共十卷。本册为第七卷。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学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济世利民的思想作了深入细微的阐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十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明代智旭语),译出后不久,便独成一经,广为流布。学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宗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修行与大愿)方面的各种资料。
目录
如何修证佛法
出版说明
编者的话
再版说明
第一讲
本讲缘起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我在闭关中,有朋友来信,我用王阳明的两首诗代为作答: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散,何事深村尚闭关。
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这两句好极了,莫非你推辞,不想见我,有这么一个责任的味道在里头。
我们这堂课,重点在讲如何修证佛法,不是讲佛学,也不是讲普通的佛法,是讲学佛修证的路线。我们的纲要已提出来了,就是——见、修,行,三位一体。我们可以拿这三个纲要渎一切佛经。功夫作不上路,是见地不对;见地不对,理不对,行愿没有到,功德没有圆满。换句话说,见地为什么不到呢?是修证没有到,行愿没有圆满。行愿为什么没有到?功德也没有圆满呢?因为见地、修证有问题。三位一体,不可分的。
以后,我们会花一点时间,修正打坐盘腿的姿势。刚才我看见几位坐在那里,姿势都有问题,外姿尚有不对,何况内在。
《法华经》与《楞严经》为佛教的两大经典,但我们今天讲课并不限于禅宗,也用不着走禅宗的路线。我们学佛应选对修证有利的路子走,管他禅不禅,不要有门户之见,不要认为禅是至高无上的,也不要以为有哪一个宗派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宗派的分别,都是方法的分别,基本上仍是一样。
《法华经》与《庄子》一样,是讲故事的。现在人认为,《庄子》专说一些无边际的话,是一些幻想,这是错误的。所谓寓,就是寄,有寄托的,等于打丫头骂小姐,是有对象的,不是乱讲。最近百多年来,翻译的西方儿童故事、小说,很多都是先由日本翻泽,再传过来。比如哲学这名词,也是日本翻译过来的。如此一来,这些幻想小说,就借用了《庄子》的“寓言”,所以年轻同学先读了《伊索寓言》,然后再看《庄子》,也是寓言,就认为与西方的幻想小说一样,这也是因果颠倒了。
《法华经》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几乎找不出其他东西来。可是你要注意啊!这本经典自南北朝以来,影响中国文化非常巨大。《神僧传》、《神尼传》的这些高僧们,修法与《法华经》有密切的关系,与禅宗也大有关系。
《法华经》的《序品》,把最重要的摆在前面。佛这次讲经不同了,又是放光,又是动地,高明的弟子知道,佛这次要说大法了。但是有五千比丘,过去也跟佛很久了,反而走了,不要听,觉得佛今天说得不对,认为过去的才对。因为佛过去讲的是断惑证真,断去烦恼、妄想,证得真如自性。这是小乘佛法,所谓四谛、十二因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