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47.50目录:图书,文学,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冯天瑜
基本信息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239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307041529
·条码:9787307041523
·版次:2003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9开 19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分“文化学研究”、“人文探寻”、“先秦两汉文化”、“语言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体裁与作品”等八个专题,收录了论文40余篇。
编辑推荐
本书分“文化学研究”、“人文探寻”、“先秦两汉文化”、“语言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体裁与作品”等八个专题,收录了论文40余篇。
目录
文化学研究
略论中国文化史的几个基本概念
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
文化、文化结构与文化心理——从实证立场出发对文化学的思考
文化类型理论与我国的文化类型研究
文化解释的界阈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二、关于中国文化类型的划分与研究
我国是最早以文化来分辨人类群体的国家之一。从先秦直到清末,以华夏一汉族为主体的国人用以区分族类的主要标准不是血统或种族,而是文化。《左传·成公四年》曾载有当时流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但是判断其是“己族”还是“他族”,主要看其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程度而定。《礼记·王制第五》曾说: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跤,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饮不同。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为中心的国人对当时中原及周围地区不同族体的人群及其文化的初步认识。随着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儒家学说在中原王朝取得统治地位,这种华夏一汉族普遍接受的以文化取人的族体观,又成了历代统治者(包括进入中原的非汉族统治者)处理境内各族体关系的准则。任何民族,不管其肤色、相貌、血统,只要改用汉服,习汉语、汉文,采纳汉人的生活方式,就被当做汉族的一员,成为理所当然的中国人。反之,若原是文教渊薮的汉族人,一旦丧失了汉文化,接受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习俗,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为“蛮夷”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曾很有代表性地说过: “吴、楚、闽、越、汉,以前夷也,而今为文教之薮。”“齐、晋、燕、赵、唐、隋,以前之中夏也,而今之椎钝骚戾者,十九而抱禽心矣。”[17]不过,华夷之辨多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在封闭的“中国一天下”观念支配下对境内中心地区与边鄙地区如何统治所作的政治考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对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
真正的中国文化类型研究是从东西方文化的接触开始的。英国的’Fhomas Carlyle (1 795~1 881年)、James G.Frazer(1851~1941年)、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年)、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年)、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oseph Needham(1900~1995年),德国的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MaX Weber(1 864~1920年),美国的John Dewey(1 859~1952年)、Pearl S.Buck(1 892~
1973年)、F.S.C.Northrop(1 893~1 992年)、Talcott Parsons(1902~1979年),印度的
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S.Radhakrishnan(1888~1 975年),日本的福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