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4.50目录:图书,文学,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李敖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42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761705
·条码:9787806761700
·版次:2003年7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李敖说:胡适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字汇集,既是浩瀚海洋,难以尽读,于是选本的编纂,也就有其必要。这本《胡适语萃》的选定及编法,就是比照一种叫做"隽语选粹"式的收罗方法,分门别类,撷取才智之士的文章片段,综合印行。
本书的内容以胡适一生的主要专书和文字汇集为资料,以"哲学·思想史","宗教·迷信","东西文化","中国前途","社会·经济"、"教育·知识人"等大类,分别囊括这些资料,并且贯串这些资料。全部囊括的基本资料贯串为四百多个小单元,各加标题,以资醒目。胡适主要思想的分类条目,大致都已具备。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多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胡适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字汇集,既是浩瀚海洋,难以尽读,于是选本的编纂,也就有其必要。本书的选定及编法,就是比照一种叫做"隽语选粹"式的收罗方法,分门别类,撷取才智之士的文章片段,综合印行。
作者简介
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文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媒体推荐
书评
文的内容以胡适一生的主要专书和文字汇集为基料,以“哲学·思想史”,“宗教·迷信”,“东西文化”,“中国前途”,“社会·经济”、“教育·知识人”等大类,分别囊括这些基料,并且贯串这些基料。全部囊括的基米经贯串为四百多个小单元,各加标题,以资醒目。胡适主要思想的分类条目,大致都已具备。
编辑推荐
李敖说:胡适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字汇集,既是浩瀚海洋,难以尽读,于是选本的编纂,也就有其必要。这本《胡适语萃》的选定及编法,就是比照一种叫做"隽语选粹"式的收罗方法,分门别类,撷取才智之士的文章片段,综合印行。
目录
哲学·思想史
哲学史的三个目的
中国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史的区分
《中国古代哲学史缺点
中国古典思想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中国古典思想
中国思想史的上古时期,可说是古典时代。从那时传下了一些前于孔子的古典作品,诗歌的、历史的、关于行为规范的,关于宗教崇拜的;此外,当然还有许多大哲学家的作品,如老子及孔子、墨翟,一直到孟子、庄子及韩非——这可称之为中国学术的“旧约全书”时代。这个上古时期,不独为所有后来各时代的中国思想史确定了一个主要的模型,而且也提供了许多灵感和智慧的工具,使中国中古及近世思想家们,可以用来做凭藉,去为哲学及文化的复兴而努力工作。简单说来,古典中国的理智遗产,共有三个方面:它的人文主义,它的合理主义,以及它的自由精神。
其所以成为人文主义的,是为了它始终而且明显地注意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行为,以及人类的社会。举例来说,当孔子被人问应当如何事鬼神时,他就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又被问关于死的意见时,他就说:“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对于人生的执着,就成了一个特点,使中国古代思想与印度、波斯,甚至以色列(Israel)的古代思想截然不同了。中国古典时期的思想家,主要的是道德哲学家、教育哲学家、社会哲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古代中国曾建立一个伟大的文明,而且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性、关于道德行为、关于法律及政治组织的种种成熟的学说,但对含有“乐园”意义的“天堂”,看做“末日裁判”地方的“地狱”,则一无所知,并且对于生死问题,也从来没有耽于玄思默想过。
其次,中国古典思想之所以成为合理,成为唯理智主义的原因,是由于它对于知识、学问和思想的重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时,中国思想的派别很多,从孔子的明显的唯理智主义的态度——孔子曾明白承认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一直到老子更明确的、唯理主义者的(Rationalistic),但却几乎是反理主义者的(Anti-Intelleetnalistic)态度。老子这么吟咏过:
“不出户,
知天下;
不窥牖,
见天道。”
在这两极端之间,可以寻到那时中国思想上一些其他的伟大学派。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对那比较吃力的学习及研究过程的注重程度,各有不同。这一类的差别,在两种不同的性情之间,本是些很自然的差别。这两种性情,威廉詹姆斯氏曾把一个称之为“软心肠的性情”,把另一个称之为“硬心肠的性情”。中国思想从未诉之于超自然的或神秘的事物,以作为思想或推理的基础。从这一点看,一般说来,中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