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4.4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综合,
品牌:管锡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644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594752
·条码:9787806594759
·版次:2003年1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作者简介
管锡华,中国安徽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至198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师从赵仲邑、潘允中教授学习古代汉语,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师从赵振铎教授专攻汉语史,1998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高校,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移居加拿大。2001年应中国四川师范大学之聘,回国工作。主要专著有:《中国古代标签发展史》、《汉语标点符号流变史》、《〈史记〉单音词研究》、《尔雅研究》、《校堪学》。另于《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汉学研究通讯》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六十余篇。1993年起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媒体推荐
序 吴孟复
校勘之事,始於二刘,郑、章诸贤《校雠略》与《通义》之作遂言及校勘,余嘉锡先生因谓“目录、版本、校雠(即校勘)三者一家之学”;然揆之王氏《经义述闻》,俞氏《平议》,孙氏《札迻》,则训诂亦与校勘相表襄。余少从钱子泉、顾惕生、柳翼谋诸师获闾此义。虽才质驽下,老而无成,然知读古书,精通章句,犹得校勘之益。憶昔讲宋词,用某君《宋词选》,至于湖之“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十里秋江,江神留我看斜阳,吹起鳞鳞细浪”,诸生有以“明月”、“斜阳”矛盾为请者,余使检此书所本,盖出《六十家词》;又使检双照喽景宋《于湖词》,则“明月”作“秋色”,“秋江”作“湖光”。此生欣然曰:“先生屡言版本、校勘,今乃知确为学中要紧之事,而为教师者尤不可不知也。”
又忆60年代初,学校领导布置自订“红专规划”。有60老翁夜叩吾门,询之,则曰:“青年师生但云读某史、某集足矣!吾辈岂能复云读杜集、韩集乎?”余戏曰:“但於‘读’上加一‘校’字便可。”其人大喜曰:“得之矣。”盖著一“校”字,便由阅读而进入研究。由上两例可见:校勘为文史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之知识与技能,即谓为治学之门,宜无不可。
虽然,欲通校勘,谈何容易!一要知方法,二要明类例,三要通积佐证。观王念孙《读书杂志》中《淮南》校例,王引之《经义述闻》之“讹字”条,俞樾至杨树达“古书疑义”中有关校勘诸例,皆就致讹之由反复示例,孙德廉、陈垣诸老言之尤详。类例既明,方法斯出,洵足以启人神思。苟能知此,则疑所当疑,正其可正,虽“己亥”误为“三豕”,亦不至望文误释,更不至以“锡”作药引矣。然仅诵义例,空言方法,亦未足以解决问题。盖对校必罗众本,而古本之存者不多,可资以为据者,多为他书。汇录徵引之异文,他校、理校则有赖於旁证者尤多。试观前人校勘之妙,每在曲证旁通,究其根源,皆由博览。不特《释文》《治要》及类书、古注所引,必须取资;而“读书记”、“藏书志”、“金石录”与诸家“校勘记”、“札记”中材料,亦为校书者所必用。否则,名为实学,实亦空谈而已。
300年来,实学莫盛於吾皖。戴君东原之“博徵於文,约守其例”,衣被海内,遂成皖学。其校算书、水经,亦为世重。然而旁搜善本,专事校勘如顾千里、卢召弓所为者则皖中尚少其人。故世谓版本、目录、校勘之学,皖不如吴。近世吴检斋、胡朴安诸先生颇有意焉,然亦未能专也。管君锡华盛年美才,雅志笃学,又从潘允中、趟仲邑、李新魁诸先生研究数载,得其薪传,用以探刘、班之微言,契郑、章之遐想,博览顾、卢、王、段之书,而会其妙用。由是提要鈎玄,细其义例,则庶几俞曲园、孙益庵之遣徽,有以补朴安之所未备,其所以裨益於教学与研究者岂鲜浅哉?余早从师友,略闻津梁;苦於形役,未能深往。今年近七十,旧学益荒,乃於病院之中,得见高才崛起,其为欣悦,岂可胜言!用是忘其荒陋,缀言简端,既以见校勘为治学之必需,复以见类例与博徵之关系,益以见通论得失,指陈方法者为不可少之书,至於君立意之美、编纂之勤、为学之善,读者当自得之,不待余之多言也。
1986年7月26日
编辑推荐
传统国学之校勘,是利用古籍、读书治学的必要工作,也是学术研究的前提条件。校勘之事在求原本之真,求真在依靠科学之方法。无论从目的与方法看,都可以说,校勘就是较真。胡适说得十分简明:"校勘学的任务是要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校勘学的工作有三个主要的成分,一是发现错误,二是改正,三是证明所改不误。"这种概括,使我们对校勘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和改正书面材料(特别是古书)的错误,并证明所改正确的一种研究工作。本书就是一部论述汉语估计校堪方面的书籍。
目录
序 吴孟复
上篇 通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第二节 校勘与校雠
第三节 校勘与古籍整理和研读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如《孟子》中有不少重民思想。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命儒臣删去所有他所不喜欢的重民的文字,编成《孟子节文》。据统计,全书共删去了85条。如《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惠王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後察之,见可杀焉,然後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後可以为民父母”、《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万章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等等。
顾炎武《日知绿》卷十八对万历间改书也举了不少实例:
万历(1573—1620)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且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本出《旧唐书》,其曰“伪临朝武氏”者,敬业起兵在光宅。元年(648)九月,武氏但临朝而未革命
也。近刻古文,改作“伪周武氏”。不察檄中所云“包藏祸心,睥睨神器”,乃是未篡之时,故有是言(越六年,天授元年九月,始改国号曰周)。其时废中宗为庐陵王,而立相王为皇帝,故曰“君子爱子,幽之於别宫”也。不知其人,不论其世,而辄改其文,缪种流传,至今未已。又说:
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
《旧唐书》李泌对肃宗言,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宏,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称制,乃鸩(zhi~n)杀之。以雍王贤为太子。贤自知不免,与二弟日侍於父母之侧,不敢明言,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悟而哀愍。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而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於黔中。其言
“四摘”者,以况四子也。以为非“四”之所能尽,而改为“摘绝”。此皆不考古而肆臆之说,岂非小人而无忌惮者哉?
明代编纂的极受世人称誉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也未能避免改书的恶习。如《续资治通监长编》收入《永乐大典》後,即按《永乐大典》分卷,李焘原来的分卷就泯减了。又如《长编》卷八七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己卯条,“分路检视蝗伤民田……隶州、顺安军不食禾”,“隶州”应为“棣州”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