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谜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报价¥9.0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中国文化,综合,李耀宗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9.0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中国文化,综合,

品牌:李耀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15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8713621

·条码:9787508713625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生动形象的经验总结。谜语大致形成于先秦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较为定型,隋唐时,渐至成熟。拆字、离合、会意、谐音、别解等谜语佳作大量涌现。谜语有谜面、谜底和谜引三部分组成。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目录

上编谚语

第一章谚语概况

第一节谚语的称呼和定义

第二节谚语的性质定位

第三节谚语的来源和早期记载

第四节谚语发展与“谚海”消长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第四节 谚语发展与“谚海”消长任何事物都有这样那样的发展变迁历程。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的谚语,当然也不例外。

“谚语”最初是以很普通的“现成说法”出现的。这些“说法”使用频率很高,在流传中不断被人们修改加工,争相共用,经久流传,慢慢地就发展成了较为定型的“谚语”。这是“谚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主流。所以说,同其他民间口头创作一样,每条谚语都查无作者,也难以认定哪年哪月哪天是它的“诞辰”。

“谚语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总量增加,其成员还常常变化无常,飘忽不定。有的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长河,让人永难再见其风采;有的则被人们修改,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如上述《史记》里的“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见于《史记》的“毒药”,后来流传为“良药”;有的如“唇亡齿寒、众口铄金、利令智昏、投鼠忌器”等,当时叫“谚”,流传时却改了名儿,现已加入了“成语”的行列。

语言属于全民所有。民众使用现成话,尤其是谚语这样的艺术语句,只求说听双方耳熟能详,常常随心所欲,并不在乎它是什么“语”。因此,有时谚或非谚,便难有截然的鸿沟。

例如“班门弄斧”的使用最初见诸古籍,是以“成语”形式出现的。如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时至宋代,赜藏主的《古尊宿语录》卷十八,则大同小异地说“鲁班门下弄大斧”。

在这以后,成语体和谚语体,更是交替并用于许多古籍中。如元代关汉卿在其《金线池楔子》中,首次将它定型为成语:“兄弟对着哥哥跟前,怎敢提笔,正是弄斧班门,徒遗笑耳。”明代梅之焕《题太白墓》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诗一首,鲁班门前弄大斧。”所用较宋谚仅“下”与“前”一字之差。明代另一位文人杨循吉在《蓬轩别记》中写道:“采石江头李白墓在焉,往来诗人题咏殆遍。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亦确论也。”杨氏所引,较之上述引用,也仅差只字。

从柳宗元诗序到太白墓诗,“班门弄斧”在成语体和谚语体之问变化无常,忽儿作成语,忽儿作谚语。这是字面差异造成的变迁。

另外,还有一些变迁,字句完全不动,仅仅因为流传使用,习惯地改变了称谓。原本出自名家典籍,而并非民间创作的一些成语或格言,如“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疑人莫用,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0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