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2.50目录:图书,辞典与工具书,汉语语言,成语词典,
品牌:许肇本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451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506810530
·条码:9787506810531
·版次:2003年3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汉语中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变异,也可以是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因而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都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出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后,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成语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为“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 “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间”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或再生式。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序不同,如“轻重缓急——缓急轻重”、“良辰美景——美景良辰”等。(2)语素不同,如“异口同声——异口同音”、“三言两语——三言五语”等。(3)成语长度不同,如:“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等。
异体成语与异体字不同:一组异体字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个规范形式外,其他的原则上不能使用,而一组通用、异体成语中的几个成语有时都可以使用。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如讲究平仄、对应语体或使话语富于变化等,在某种情况下还得放弃通用成语而选用异体成语。我们编纂这部《通用·异体成语辞典》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掌握“通用”、“异体”成语的不同形式提供依据,为读者对同源、同(近)义成语的选择提供便利,也为成语的一般使用提供借鉴。
媒体推荐
编写说明
汉语中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变异,也可以是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因而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都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出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后,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成语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为“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 “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间”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或再生式。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序不同,如“轻重缓急——缓急轻重”、“良辰美景——美景良辰”等。(2)语素不同,如“异口同声——异口同音”、“三言两语——三言五语”等。(3)成语长度不同,如:“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等。
异体成语与异体字不同:一组异体字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个规范形式外,其他的原则上不能使用,而一组通用、异体成语中的几个成语有时都可以使用。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如讲究平仄、对应语体或使话语富于变化等,在某种情况下还得放弃通用成语而选用异体成语。我们编纂这部《通用·异体成语辞典》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掌握“通用”、“异体”成语的不同形式提供依据,为读者对同源、同(近)义成语的选择提供便利,也为成语的一般使用提供借鉴。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某些地方借鉴了前辈和时贤的成果。由于这是一本工具书,故不能逐一分别注明,谨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A——M为许肇本编撰,N-——Z为段益民编撰。限于资料和水平,本书对“通用”、“异体”成语的界定难免有失当之处,其他错误也在所难免,尚祈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辑推荐
汉语中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变异,也可以是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因而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都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出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后,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成语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为“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 “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间”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或再生式。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序不同,如“轻重缓急——缓急轻重”、“良辰美景——美景良辰”等。(2)语素不同,如“异口同声——异口同音”、“三言两语——三言五语”等。(3)成语长度不同,如:“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等。
异体成语与异体字不同:一组异体字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个规范形式外,其他的原则上不能使用,而一组通用、异体成语中的几个成语有时都可以使用。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如讲究平仄、对应语体或使话语富于变化等,在某种情况下还得放弃通用成语而选用异体成语。我们编纂这部《通用·异体成语辞典》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掌握“通用”、“异体”成语的不同形式提供依据,为读者对同源、同(近)义成语的选择提供便利,也为成语的一般使用提供借鉴。
目录
A
ai
哀鸿遍野
唉声叹气
爱财如命
an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不虚此行】(b ùxú ǐc xí ng)[异体]不虚是(sh ì)行。[释义]没有白走这一趟。指外出有收获。虚:徒然,白白地。[溯源]宋·魏了翁《答林知录书》:“又得旧友偕行,相与切磋究图,自谓庶几不虚是行矣。”[同]二者均为动词性,动宾式,一般作谓语、宾语等,褒义,倾向于书面语。[异]“此”和“是”在这两个成语中都可以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但“此”一般只作指示代词,而“是”却还可以充当动词等,因此,“是”的这种用法大都见于古代汉语或现代汉语书面语,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较少用。
[例句]孟溪桥与小黄临时借住在张家台大队办公室,眼看已过两天,小黄见孟溪桥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暗暗高兴,果然不虚此行。(黄大荣、汪剑光《国宝》)(谓语)
【不翼而飞】(b ùyì ér fē i) [异体]无(wú)翼而飞。 [释义](本)声音传播得很快。(喻)(1)比喻言论、消息等传播很快。(喻)(2)比喻财物等突然丢失。[溯源](1)《管子,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2)清·龚自珍《尊隐》:“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同]二者均为动词性,表转折关系的紧缩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等,中性。[异]二者的词性组合不同。“不翼而飞”的“翼”因前有“不”修饰,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表“不长翅膀”“无翼而飞”的“翼”则仍然为名词。
[例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谓语)
【不由分说】(b ù yó u fē n shuō )[异体]不容(ró ng)分说。[释义]不容许辩解。由:听从。分说:辩白,解说。容:容许,允许。[溯源](1)元·马致远《青衫泪》:“那虔婆不由分说,把妾嫁与茶客。”(2)明·吴承恩《西游记》:“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同]二者均为动词性,动宾式,一般作谓语、状语、分句等,中性。 [异]二者语义有细微差别。“不由分说”中的“由”表“听从”,“不容分说”中的“容”表“容忍”,故“不容分说”语气更果断,语义更坚决。
[例句)端丽转过身,不由分说地拉住婆婆的手,走进厨房,关上了门。(王安忆《流逝》)(状语)
【不远千里】(b ù yu án qiá n lǐ )[异体]不远万(wà n)里。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