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参照控制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3.4.1绑定依赖外部参照的命名对象

如果不想绑定整个外部参照图形,而仅仅想绑定外部参照中的命名对象,则可使用“xbind”命令来实现,该命令的调用方式为:

工具栏:“Reference(参照)”→

菜单:【Modify(修改)】→【Object(对象)】→【ExternalReference(外部参照)】→【Bind…(绑定)】

命令提到示行:xbind(或别名xb)

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弹出“Xbind(外部参照绑定)”对话框,如图13-4所示。

在该对话框中的“Xrefs(外部参照)”列表中,显示了当前图形中附着的所有外部参照文件,以及每个文件中所有的命名对象。用户可从列表中选择需要绑定的对象,并单击Add->按钮将其添加到“DefinitionstoBind(绑定定义)”列表中。用户也可以使用<-Remove按钮来完成相反的操作。

完成以上操作后,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项绑定到当前图形中。

说明“sbind”命令具有命令行形式“-xbind”。

13.4.2外部参照的显示

对于已附着到图形中的外部参照或插入的块,用户可定义其剪裁边界。外部参照或块在剪裁边界内的部分可见,而边界之外的部分则不可见。设置裁剪边界命令的调用方式为:

工具栏:“Reference参照”→

菜单:【Modify(修改)】→【Clip(裁剪)】→【Xref(外部参照)】

快捷菜单:选定外部参照后单击右键,选择“XrefClip…(外部参照剪裁)”

命令行:xclip(或别名xc)

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提示用户选择对象,并给出如下选项:

Selectobjects:

Enterclippingoption

[ON/OFF/Clipdepth/Delete/generatePolyline/Newboundary]<New>:

各选项含义如下:

(1)“ON(开)”:使用裁剪边界控制图形显示;

(2)“OFF(关)”:不使用裁剪边界控制图形显示;

(3)“Clipdepth(剪裁深度)”:设置前向剪裁平面及后向剪裁平面。

(4)“Delete(删除)”:删除选定的剪裁边界。

(5)“generatePolyline(生成多段线)”:创建一条与剪裁边界重合的多段线。

(6)“Newboundary(新建边界)”:定义裁剪边界,系统进一步提示如下:

Specifyclippingboundary:

[Selectpolyline/Polygonal/Rectangular]<Rectangular>:

其中:

?“Selectpolyline(选择多段线)”选项用于指定一条多段线来定义边界。

?“Polygonal(多边形)”选项通过指定多边形的顶点来定义多边形边界。

?“Rectangular(矩形)”选项通过指定矩形的对角点来定义矩形边界。

注意剪裁只适用于外部参照的引用,而不是外部参照定义本身。参照几何图形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编辑了其显示。经过剪裁的外部参照或块可以象未剪裁过一样进行编辑、移动或复制。边界将与参照一起移动。

13.4.3裁剪边框的显示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变量XCLIPFRAME来控制剪裁边界边框的显示状态,方式如下:

工具栏:“Reference(参照)”→

菜单:【Modify(修改)】→【Object(对象)】→【ExternalReference(外部参照)】→【Frame(边框)】

命令行:xclipframe

如果该系统变量设置为1,则显示剪裁边界的边框;系统变量设置为0,则不显示。

说明“xclipframe”命令可透明地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