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8.6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综合,
品牌:王显春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7806682287
·条码:97878066822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创立汉字学新理论——汉字发明说。其内容为: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等。
媒体推荐
书评
自序·科学的汉字
一、汉字不落后,研究汉字的理论和方法落后
20世纪的华裔科学家在国际上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汉字落后”的羞辱和困扰。他们虽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却要在“形象字”面前矮人三分。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钱伟长等,他们都有因“汉字落后”被洋人羞辱的故事。汉字真的落后吗?汉字真的是“形象字”吗?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地位?第一个、第一批汉字是什么样子?我们将带着这许许多多问号走进历史。公元初的许慎和20世纪的郭沫若等人在汉字学研究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着眼点只关注在“象形”上,忽略了“象形”以外的思考。“象形”论与“汉字落后论”等相呼应,客观上贬低了汉字的发明思想和科学内涵。近十年的科学实践证实:汉字是科学的、先进的,汉字不但能够进入计算机,而且是计算机处理最快的文字。这是因为汉字有其科学的根基和辩证的内涵。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绘画、刻契、结绳、编贝等。研究证实,汉字的发明人是伟大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不是只懂得比着葫芦画瓢的低能儿,或如美国罗伯特·路威教授所说“简单的脑筋”;汉字是“四大发明”以上的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最伟大的发明;汉字有6300年的历史,汉字启动了人类文明。以上观点您也许不理解或不赞同,只要想一想汉字研究者两千年来在“象形”上徘徊不前,至今找不到汉字的源头,就足够了。世上哪有两千年不变的教条。
登泰山,小天下,王天下。
距今6000年前,大汶口人物质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以后,有暇登上泰山,有机会体验登泰山“小天下”的感觉。登泰山,使他们产生了崇高的思想,启发出历史的思考:“天地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生的思考:“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哲学的思考:“万物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登泰山,使他们发现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阴阳是宇宙运动的基本矛盾,阴阳变化是宇宙运动的基本形式,阴阳交媾是产生新事物的基本法则。登泰山,使他们创作出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大汶口人把对宇宙运动规律的认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太极文化,用符号表现出来,就发明了第一批文字。
二、汉字的发明思想是科学的
生殖崇拜文化是个大历史背景。距今1万年前,由于弓箭和陶器的发明,人类提高了生产食物的能力,社会进入一个微妙的发展时期,即从单纯地追求食物发展到追求食物也追求知识的时期。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人多在狩猎和部落战争中的好处,产生了迫切需要壮大群体的愿望。人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自身从何而来,从而发现了生殖秘密。从大汶口遗迹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看,几个女性大墓墓主的死亡年龄在16到28岁之间,可见育龄女性死亡率很高。壮大群体的愿望驱使着人们,生殖的秘密诱惑着人们,生育的恐怖和死亡威胁着人们,这就产生了生殖崇拜。(继而产生了祖先崇拜,最终导致国家产生。)从岩画等考古资料看,人类产生生殖崇拜思想的时间与发明陶器的时间相近。可以说,发明陶器后全人类进入生殖崇拜文化期。
人类前期的生殖崇拜还处于感性知识阶段,感性知识积累多了,就产生了向理性的飞跃。人们用生殖的观点来看宇宙万物。中国古代的太极文化(阴阳文化)就是生殖崇拜发展到理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思想的硕果。距今6300年前,大汶口人发明了原始太极图。(见正文图2)
……
编辑推荐
本书更正了两千年来汉字是"形象字"的说法,批判了百年来"汉字落后论"、"汉字拉丁化"等论调,创立了宏观汉字学理论"汉字发明说",有利于释放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汉字发明说"为开发汉字化计算机基础语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目录
自序·科学的汉字
第一章 揭开汉字的起源之谜
第一节 一点解释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太极图考古
第四节 两仪考古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两千多年来,多少文字学家妄图揭开汉字的起源发明之谜,由于对发生文字的背景、时间、地点缺乏科学的界定,缺乏对文字的发明思想和发明方法的正确认识,一个个坠人“象形字”布下的圈套,凡是原始字,必在“象形”上动脑筋,什么“西者,息也,鸟巢”,什么“帝是摆放祖先牌位的木架子”等等,一个个如坠雾海。1999年的一天,一位记者朋友带我去见报社编辑部主任(一位资深的编辑部主任,“文革”前中文本科),当记者朋友介绍“一位自学者研究发现6000年前的汉字,第一批汉字不是象形字……”时,主任先生不耐烦地挥挥手:“汉字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原始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象形字。”在这位主任眼里,我这位自学者是痴人说梦,远远比不上这位雾海里的弄潮儿。这也难怪,从孔子、许慎到郭沫若两千多年来,研究汉字的著述汗牛充栋,一词一弊之“象形”。封建文化的重压,殖民文化的侵蚀,使汉字研究处于窒息的边缘。
我是一位自学者,接触古文字纯属偶然。我是在研究发明史过程中碰到古文字的。文字既然是工具,就有个发明过程,就有第一个文字,第一批文字存在;文字既然是世界上的一大发明,就不会重复出现。我不因袭孔子至郭沫若两千多年来古文字研究的窠臼,改变了以往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大胆设疑,严肃求证。1997年4月,我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发现了属于大汶口文化的5000年前的象牙梳上的“祖”字,大玉琮上的“风”字,继而又发现了距今6300年前的陶豆上的“夏”和“风”(属于首次发现)填补了5000年前文字发展的中间环节,终于发现了第一批文字,找到了第一批文字的发明人,基本解决了文字起源发明问题,创立了宏观文字学理论
“汉字发明说”: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绘画、刻契、结绳、编贝等。
为了宣传研究成果,我在互联网上设立个人主页“汉字研究中心”,自费创建专业网站“汉字研究网”,把30万字的文字学著述《汉字的起源发明百论》、《伏羲氏文字学》等在互联网上发布。要问我和古文字专家教授相比有哪些优势,我想有二:一,我是外行,外行也是优势。我与以往的古文字专家教授没有师承关系,也就没有思维定势的负担,许慎的定论我敢怀疑,郭沫若的理论我也敢推翻;二,发明史发明学知识。我研究发明史发明学二十多年,对发明汉字的背景、契机、方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两点是古文字专家教授所不具备的。汉字就像一棵大树,专家教授或者跨在树叉上,或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