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赞同(美国象征建构的转化)|报价¥30.3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综合,萨克凡·伯克维奇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30.3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综合,

品牌:萨克凡·伯克维奇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401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2738205

·条码:9787532738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从对美利坚的概述开始(第一、二章),继而描述清教徒们如何创造出一套适应他们需要的辞令(第三章),以及对美国第一部史诗的作者科顿?马瑟的生平著作的详细分析(第四章)。随后的两章讲的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经过革命到杰克逊时期清教辞令的转化。主要人物是大觉醒的领袖乔纳森?爱德华兹和民族历史学家乔治?班克洛夫特,后者的著作提供了新共和国初创几十年中神话塑造的主要源泉。我接着转到更为复杂的对神话的文学处理问题。在霍桑的《红字》(第七章)中我读到了美国共识的象征方法的经典程式。在麦尔维尔《皮埃尔》(第八章)中,我看到了我们对那象征学的最深刻的批判。在爱默生的散文(第九章)中,我探索了美国方式最有影响的方面——个人主义理论——的发展,我称这些问题更为复杂是因为它们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仪式和意识形态可以很容易地连在一起理解,但文学想象为分析加上了另一维度。

作者简介

萨克凡·伯克维奇,美国哈佛大学鲍威尔·M卡伯特美国文学教授,美国科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曾任美国学学会主席,八卷本剑桥美国文学史总主编。

伯克维奇教授曾获多种教育和学术奖项,包括现代语言学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和早期美国研究及美国文学批评的终身成就奖。他还担任过众多专业委员会和刊物及大学出版社编委会的成员,获得过许多基金会和人文科学中心的研究基金(古根海姆、梅隆、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行为科学中心、国家人文科学资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等),并在世界各地讲学。

他著作等身,除本书外,主要还有《美国自我的清教溯源》、《美国清教的想象》、《美国先知》、《意识形态和美国经典文学》、《重建美国文学史》和《红字的职责》等。

编辑推荐

本书从对美利坚的概述开始(第一、二章),继而描述清教徒们如何创造出一套适应他们需要的辞令(第三章),以及对美国第一部史诗的作者科顿?马瑟的生平著作的详细分析(第四章)。随后的两章讲的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经过革命到杰克逊时期清教辞令的转化。主要人物是大觉醒的领袖乔纳森?爱德华兹和民族历史学家乔治?班克洛夫特,后者的著作提供了新共和国初创几十年中神话塑造的主要源泉。我接着转到更为复杂的对神话的文学处理问题。在霍桑的《红字》(第七章)中我读到了美国共识的象征方法的经典程式。在麦尔维尔《皮埃尔》(第八章)中,我看到了我们对那象征学的最深刻的批判。在爱默生的散文(第九章)中,我探索了美国方式最有影响的方面——个人主义理论——的发展,我称这些问题更为复杂是因为它们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仪式和意识形态可以很容易地连在一起理解,但文学想象为分析加上了另一维度。

目录

中译本前言/钱满素译

第一章 引言:美利坚乐曲/盛宁译

第二章 舆论仪式/陈永国译

第三章 清教主义言辞的宗旨/黄梅译

第四章 科顿·马瑟与美利坚的远景/王守仁译

第五章 使命的类型学:从爱德华兹到独立战争/马海良译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30.3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