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3.7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综合,
品牌:王瑞成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7532122743
·条码:97875321227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深远而悠长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精深而博大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中国文化简史》以简明而细致的笔触描述五千年的文化命脉,让你感动,让你神往,让你富足。
本书以中国文化为主要的描述对象,通过作者的努力而力求使中国文化的全貌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中国文化还有着完全一致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所以面对如此艰难的课题,作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所以本书的写作主要以中国文化的高峰期为主要对象。描述了青铜文化、诸子百家、汉唐文化、宋元明清文化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下的文化,以及目前十分繁荣的新文化。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不仅是作一种简单的描述,还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因此,对于青铜文化,书中认为它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成熟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以后中国政治文化的走向。而诸子百家,则代表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兴起,汉唐文化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高峰,而宋元文化则是中国文化世俗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近代文化则明显地呈现出中西碰撞的特征,而当下的文化则是中国文化重建的一个契机。
媒体推荐
总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艺术教育丛书》终于可以付梓了。这是人文学院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20世纪下叶,我国对全民实行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由呼声转为具体的实施阶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因而,社会上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员急需通过多种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覆盖面较广的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内最早设置了高中起点的文化艺术教育专科函授专业,以适应文化系统干部和小学教师接受再教育的需要。经过几年探索、培养,已有四届学生毕业,他们学以致用,深受社会好评。为了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人文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决定编写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教育丛书”,既为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提供教材,也为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提供一套文化修养读物。
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立在国内并不很多,各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所用教材更不统一。因此,建设一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编写文化艺术教育专科系列教材的先例,编写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虽然这套教材的编写是以人文学院近70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的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作后盾,参加编写的教师大多都有出版过个人专著,主编或参编过教材的经历,虽然我们也确定了本丛书要以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为编写原则,参编人员都努力紧扣这一原则,但受到以上因素影响,加上各人风格不同,时间也比较紧,教材中定会有某些不足,希望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在重版时修改、完善。
主编
2001年4月20曰
目录
总 序
第一章 青铜文化:中国政治文化的成熟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第二节 青铜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青铜时代政治文化
第二章 诸子百家:中国学术文化的兴起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三、墨家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位。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有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稍晚于儒家而产生,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墨家在战国时代风靡一时,但在秦汉以后却几乎成为绝响。
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曾受过儒家的教化,当他发现儒家“礼仪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时,于是毅然脱离儒家而另立学派。墨子本人就是一名能工巧匠,能制造一些木制器械,他的门人弟子也多是“农与工肆”之人,他们共同结成以墨子为第一代“巨子”的墨家学派。这个学派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在整个战国时代十分活跃,号称“显学”。墨子死后,“墨
离为三”,分化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关于这三支墨家后学的情况,现在已不可详考,一般笼统称为“后期墨家”。墨子和墨家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该书现存五十三篇,书中大多数篇章反映墨子本人的思想观点。
(1)兼爱精神。
墨子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认为民有“三思”。“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还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以及以强凌弱的兼并战争。他特别指责王公大人为一己私利,“攻伐无罪之国”,侵入疆域,破人城池,毁人耕稼,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认为,人民之所以有“三思”,社会上之所以争斗不息,从深层原因看,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心。人们之间“不相爱”、“交相贼”,造成“国与国之相攻,家与家之相篡,人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睦”。因此,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彼此一同天下之利害好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从而做到“诸侯相爱”、“家主相爱”、“君臣相爱”、“父子相爱”、“兄弟相爱”,乃至“天下之人皆相爱”。人们彼此相爱,也就达到了“交相利”的目的。
(2)政治思想。
“尚贤”、“尚同”、“非攻”属于政治思想方面。墨子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下的用人路线,认为其弊端在于“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发展下去,将会出现国家灭亡的局面。因此,他提出“尚贤”学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