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6.20目录:图书,文学,文学理论,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品牌:乐黛云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7806460853
·条码:97878064608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保护不同的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因为只有不同文化的互识、互补、互证,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这已为历史所证明。然而,在 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实现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文化是否也会趋同?文化多元是可能的吗?另一方面,文化多元会不会导致封闭落后的文化部落主义?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下,如何尊重他种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否需要建构共同认可的最低行为准则?如何形成这些准则,又如何避免这些准则成为强加于人的文化霸权?这些问题无论对于东方还是西方都十分重要,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正在针对这些问题联系国内外学者,展开进一步的对话和讨论,本丛书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会议记录、对话、笔谈和专论,同时欢迎自由来稿。
《跨文化对话》第一辑出版后,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厚爱,我们特在此致以深挚的谢意。本辑的“圆桌会议”、“前沿碰撞”、“多声道”、“文化透视”、“说东道西”、“新论快览”、“要籍时评”等都将成为本刊比较固定的栏目,以后,还将增加“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看外国”等新的内容。我们寄希望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纪,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相互吸收、借鉴就会成为这个世纪的重要内容,“跨文化对话”这种方式也将会长久持续下去。我们深切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媒体推荐
卷首语
乐黛云
[法]阿兰·李比雄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保护不同的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因为只有不同文化的互识、互补、互证,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这已为历史所证明。然而,在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实现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文化是否也会趋同?文化多元是可能的吗?另一方面,文化多元会不会导致封闭落后的文化部落主义?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下,如何尊重他种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否需要建构共向认可的最低行为准则?如何形成这些准则,又如何避免这些准则成为强加于人的文化霸权?这些问题无论对于东方还是西方都十分重要,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正在针对这些问题联系国内外学者,展开进一步的对话和讨论,本丛书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会议记录、对话、笔谈和专论,同时欢迎自由来稿。
《跨文化对话》第一辑出版后,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厚爱,我们特在此致以深挚的谢意。本辑的“圆桌会议”、“前沿碰撞”、“多声道”、“文化透视”、“说东道西”、“新论快览”、“要籍时评”等都将成为本刊比较固定的栏目,以后,还将增加“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看外国”等新的内容。我们寄希望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纪,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相互吸收、借鉴就会成为这个世纪的重要内容,“跨文化对话”这种方式也将会长久持续下去。我们深切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1999.3.9
目录
卷首语
乐黛云
[法]阿兰·李比雄
圆桌会议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李慎之/张世英/乐黛云/[荷]汉斯·阿德里昂逊/ [德]德特里夫·穆勒/陈跃红/宋伟杰等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个体的多样性体现于人的独特性之中。正如中国老话所云:“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每个人因其种族、性别、生长地区与时代及禀赋的差异,从而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即使彼此基因全然雷同,他们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人一出生就具备了个体性,而这种个体性绝对不可复制。存在主义者有句名言,说世人皆在孤独中死去(We all die a lonely death),自有其真理内核在。确实,我们每个人所走的路,就其整体而言,都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儒家的训导“学者为己"(原文是“古之学者为己”,见《论语·宪问》)就充分肯定了个体独特性的中心地位。了解自身,培养适合个人的发展取向,这是任何外界要求,如社会的提倡与家长的认可,都无法取代的。为塑造人格而学习,本身具有价值,非为达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无论这一目标说来是如何伟大、崇高。
……
书摘1
“全球化”问题的思考是一种关系式的认知方式式
如是一幅图景,在近期的理论视野以及大众传媒的形象构造中都并不陌生:一个暂时被悬置了种族一民族一国家身分(但往往是第一世界)的主体,乘着波音747的飞机跨国旅行,享受着中国风味的美妙食品,观赏过日本的建筑与茶道,身著巴黎的时髦服装,足蹬Nike牌旅游鞋,乘坐着德国制造的汽车,间或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领受原始的风光和酣畅淋漓的日光浴,以八十年代的命名方式,这姑且可以被视为后现代时期的一种症候,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早在他那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资本主义》(Modernism,Postmodernism,and CapitaJism)的文章中,就已谈及这一状况;而在九卜年代的今天,也许我们会更换一个名称,用来指涉这种情境,这就是愈演愈烈的“全球化”。
命名方式的转换,并非理论研究者作为学院之内“游戏的人”,所玩弄的复杂繁琐的语言游戏,而是对时代状况更富洞察的关注与思考。对此转换,已有不少学者在沦述“全球化”演变过程的专著小,详细阐发。聊举一例,罗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的“关键概念”(Key hleas)从书,就有一本名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理论作品,其作者沃特斯(Malcolm Waters)指出,如果说“后现代仁义”址八十年代的关键概念,那么,九十年代口益明显的关键词则是“全球化”。命名方式的变化,正是对既往思路的反省与矫正,也是理论家与“生活世界”之关系的进一步定位,而理论本身的活跃勺用途便正在于此。阿皮亚曾经提出一个重要问题,“‘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