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报价¥18.10|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世界总史,近代史(1640~1917年),孟德卫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8.10
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世界总史,近代史(1640~1917年),

品牌:孟德卫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14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802251687

·条码:9787802251687

·版次:2007年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在1500-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断时续。尽管双方之间的影响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在运用外来文明的某些观念时,双方通常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但双方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动态过程是相似的。例如,当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力争运用基督教替代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影响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却在自然宗教理性的影响下使用儒家思想来取代基督教的神奇作用。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2000年)恰好相反,是欧洲和北美的西方文明在向中国施加影响。从1500年到1800年,那些携带着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的传教士在中国受到的排拒远大于欢迎。同样的,欧洲对中国的赞颂,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幻灭。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模式来理解过去。这些模式将客观呈现的历史与主观选择的过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体。这是一种动态的张力,因为当历史逐渐展开时,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也在相应地发生变通。本书四大章节的主题要说明的正是这种张力,它们分别探讨:(1)中国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接纳(2)中国对它们的排拒(3)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4)欧洲对它们的排拒。这些章节的安排显示出一种对称性,尽管这种整齐的对称似乎并不能在事实上得到验证,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对称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两个同样伟大的文化之间的相遇。我并不是要暗示伟大是一个相对标准,以致于任何文化都可以宣称自己伟大。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孟德卫

这是一个对中西方相遇的那个伟大时期的绝妙介绍。孟德卫倾注其毕生心血,将其研究浓缩于这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中。他做的以下分析尤有价值:中西方间相互的美学影响,语言和种族理论,以及无论在中国士人还是在天主教会中皆存在并最终导致它们分裂的内部对抗。——史景迁

没有人比孟德卫更有资格去阐释1500-1800年间中西方相遇这个题目的了。因为,这个人将其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该研究中,并早已在美国的中西方交流研究领域中树立其主导者的牢固地位。——狄百瑞

若以历史提供的更深远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观念,而是过去历史的回归。的确,在1800年之后,中国成了一个不能与现代世界对话的落伍的帝国,直到其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实质性侵吞。诚如马克思在1858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中所写的:中国是“一个在时间的缝隙中形同枯槁般生存的庞大帝国……被武力隔绝在正常的国际交流之外,于是,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但如果追溯到1500—1800年的那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

作者简介

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 美国汉学家。出生于1943年,1973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为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历史与亚洲研究教授。

另著有《莱布尼兹和儒学》(Leibniz and Confucianism: The Search for Accord)、《神奇的土地:耶稣会士的调适策略和汉学的起源》(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被遗忘的杭州基督徒》(The Forgotten Christians of Hangzhou)、《灵肉之争中的山东(1650-1785)》(The Spirit and the Flesh in Shandong, 1650–1785)等。

译者简介:

江文君,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

姚霏,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

媒体推荐

书评

这是一个对中西方相遇的那个伟大时期的绝妙介绍。孟德卫倾注其毕生心血,将其研究浓缩于这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中。他做的以下分析尤有价值:中西方间相互的美学影响,语言和种族理论,以及无论在中国士人还是在天主教会中皆存在并最终导致它们分裂的内部对抗。

——史景迁

没有人比孟德卫更有资格去阐释1500-1800年间中西方相遇这个题目的了。因为,这个人将其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该研究中,并早已在美国的中西方交流研究领域中树立其主导者的牢固地位。

——狄百瑞

若以历史提供的更深远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观念,而是过去历史的回归。的确,在1800年之后,中国成了一个不能与现代世界对话的落伍的帝国,直到其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实质性侵吞。诚如马克思在1858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中所写的:中国是“一个在时间的缝隙中形同枯槁般生存的庞大帝国……被武力隔绝在正常的国际交流之外,于是,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但如果追溯到1500—1800年的那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

编辑推荐

在1500-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断时续。尽管双方之间的影响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在运用外来文明的某些观念时,双方通常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但双方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动态过程是相似的。例如,当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力争运用基督教替代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影响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却在自然宗教理性的影响下使用儒家思想来取代基督教的神奇作用。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2000年)恰好相反,是欧洲和北美的西方文明在向中国施加影响。从1500年到1800年,那些携带着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的传教士在中国受到的排拒远大于欢迎。同样的,欧洲对中国的赞颂,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幻灭。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模式来理解过去。这些模式将客观呈现的历史与主观选择的过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体。这是一种动态的张力,因为当历史逐渐展开时,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也在相应地发生变通。本书四大章节的主题要说明的正是这种张力,它们分别探讨:(1)中国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接纳(2)中国对它们的排拒(3)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4)欧洲对它们的排拒。这些章节的安排显示出一种对称性,尽管这种整齐的对称似乎并不能在事实上得到验证,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对称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两个同样伟大的文化之间的相遇。我并不是要暗示伟大是一个相对标准,以致于任何文化都可以宣称自己伟大。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孟德卫

这是一个对中西方相遇的那个伟大时期的绝妙介绍。孟德卫倾注其毕生心血,将其研究浓缩于这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中。他做的以下分析尤有价值:中西方间相互的美学影响,语言和种族理论,以及无论在中国士人还是在天主教会中皆存在并最终导致它们分裂的内部对抗。——史景迁

没有人比孟德卫更有资格去阐释1500-1800年间中西方相遇这个题目的了。因为,这个人将其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该研究中,并早已在美国的中西方交流研究领域中树立其主导者的牢固地位。——狄百瑞

若以历史提供的更深远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观念,而是过去历史的回归。的确,在1800年之后,中国成了一个不能与现代世界对话的落伍的帝国,直到其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实质性侵吞。诚如马克思在1858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中所写的:中国是“一个在时间的缝隙中形同枯槁般生存的庞大帝国……被武力隔绝在正常的国际交流之外,于是,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但如果追溯到1500—1800年的那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概览

第二章 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接纳

耶稣会士的“本土适应”

让中国文人信仰基督教

作为秩序破坏者的基督教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书摘

在1500-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断时续。尽管双方之间的影响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在运用外来文明的某些观念时,双方通常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但双方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动态过程是相似的。例如,当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力争运用基督教替代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影响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却在自然宗教理性的影响下使用儒家思想来取代基督教的神奇作用。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2000年)恰好相反,是欧洲和北美的西方文明在向中国施加影响。从1500年到1800年,那些携带着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的传教士在中国受到的排拒远大于欢迎。同样的,欧洲对中国的赞颂,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幻灭。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模式来理解过去。这些模式将客观呈现的历史与主观选择的过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体。这是一种动态的张力,因为当历史逐渐展开时,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也在相应地发生变通。本书四大章节的主题要说明的正是这种张力,它们分别探讨:(1)中国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接纳(2)中国对它们的排拒(3)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4)欧洲对它们的排拒。这些章节的安排显示出一种对称性,尽管这种整齐的对称似乎并不能在事实上得到验证,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对称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两个同样伟大的文化之间的相遇。我并不是要暗示伟大是一个相对标准,以致于任何文化都可以宣称自己伟大。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

——孟德卫

点此购买报价¥18.1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