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5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信息与传播理论,大众传媒,
品牌:路春艳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页码:182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7-81029-608-6/9787303083626
·条码:9787303083626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中小学心理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表明:影视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影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科技手段固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然而美学与艺术却有明确的民族性格。因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的历史,也是它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影视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当具有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影视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宽厚的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异域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历史。吸收是为了创造,而不是取代我们固有的文化,所以,如何吸收就成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吸收必须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通过异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使之焕发出更为灿烂的生机。《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旨在以中国美学为支点,观照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建立中国影视美学系作出努力。
编辑推荐
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表明:影视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影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科技手段固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然而美学与艺术却有明确的民族性格。因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的历史,也是它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影视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当具有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影视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宽厚的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异域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历史。吸收是为了创造,而不是取代我们固有的文化,所以,如何吸收就成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吸收必须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通过异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使之焕发出更为灿烂的生机。《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旨在以中国美学为支点,观照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建立中国影视美学系作出努力。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传播学
第二节什么是大众传播学
第三节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节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大众传播者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