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新闻与传播书系(新闻与传播书系)|报价¥19.4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沈正赋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9.4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

品牌:沈正赋

基本信息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1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62136475

·条码:97875621364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新闻与传播书系

作者简介

沈正赋,1965年生,安徽省肥东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曾在安徽日报社主办的《新安晚报》担任过记者和编辑。2000年调到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先后在《新闻战线》、《新闻大学》、《新闻记者》、《中国记者》、《当代传播》、《声屏世界》等新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能拒绝传媒吗?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传媒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事项,它带给我们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动向、新的娱乐……让我们走进传媒,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洞悉现代接媒的理论与实践范式,紧跟时代新科技的传媒步伐,做一个接受信息、开发信息、运用信息的现代人!

激情成就梦想,传媒改变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在与传媒的碰撞中飞扬吧!

本书运用翔实的案例,以系列专题研究的形式出现,自成体系。对新闻传媒的变化趋势、新闻报道的发展动态及其生态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独到的分析。

目录

导论 从传媒生态到新闻生态

第一章 灾难新闻报道研究

第一节 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第二节 灾难性事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第三节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第四节 突发灾难事件中新闻媒体角色的合理调适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二、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

南丹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先由新闻记者揭露出来的重大安全事故。

在这起事故的报道中,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虽面对风险和压力,

如履薄冰,但他们还是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调查采写任务。

实践表明,新闻媒体对南丹矿难事故的调查报道,为党中央、国务院彻底查

清并严肃处理这起极其复杂的特大事故发挥了耳目和喉舌作用。正如朱镕基

总理对此事所作的评价:“如没有记者的揭露,就冤沉水底了”。带领中央

调查组到现场调查的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也说:“感谢新闻媒体的新

闻监督”。可见,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和独特,而且是其

他监督渠道所无法取代的。那么,新闻媒体在灾难性事故的舆论监督中,究

竟应该作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起码要做到以

下几点。

其一,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这个观点从表面

上看似乎比较空洞,比较虚,甚至有标语、口号之嫌,然而从新闻媒体对这

起南丹矿难事故的调查来看,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实实在在的分量

及其价值,它绝不是一句空话、大话。时下,新闻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

渠道之一就是由受众积极提供信息。南丹事故这一重要信息最先就是由几位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群众在事故发生后相继向广西境内的多家新闻媒体举报的

。有关新闻媒体在接到举报后再根据这些线索展开调查和采访,而且在采访

过程中也正是依靠有关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依靠他们提供的大量有价值

的材料,才使得真相最终水落石出。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不仅仅

是南丹矿难事故,大量发生在社会基层的有价值的信息,都可能无法成为新

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人民群众

始终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代言人。在新闻舆

论监督系统中处于中间地位。只能代表舆论监督主体,但不能代替舆论监督

主体。新闻媒体只有依靠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才能发挥新闻舆论

监督针砭时弊、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当然,新闻媒体自身还须有较

强的权威性、社会公信力和较高的公众认知度,否则受众也不会主动向其提

供信息。这种权威性、公信力和认知度是在受众心目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同

时也是在新闻舆论监督实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9.4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