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精要|报价¥21.7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新闻采访和报道,高钢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1.7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新闻采访和报道,

品牌:高钢

基本信息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码:401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6381244X

·条码:9787563812448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16/0开 0开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高钢在“后记”中写道:“新闻是一个让人兴奋,让人激动的职业,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都需要真正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仅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理念原则,而且需要掌握新闻报道的操作方法。”

高钢教授在新闻第一线工作达25年,采写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报道。《新闻写作精要》一书汇集了他本人丰富的新闻采写积累和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将“学”和“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内具有前沿性的新闻实务研究成果。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 26

第二章 怎样获取新闻写作的资料 40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62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88

第五章 消息的写作 119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恩格斯曾说:新闻工作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往往促使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工作,这就造成了生命的效率;但是新闻工作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它往往要求人们在对一个事物没有全然了解的情况下就必须做出判断,这就容易让人浅薄。

新闻记者对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追问。你对看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永远要问一个"为什么"。你必须想得比一般人多,只有想得比一般人多,你才能看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事情和道理,而这正是你的职业得以存在的理由。

新闻工作者要想洞察新闻背后的复杂关系、新闻波及的社会影响、新闻发展的趋势走向,就必须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需要具有面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一切具有新闻性的陌生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我还记得1978年我刚刚进入新闻界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我在《北京日报》社当记者,负责采访高等院校领域的新闻。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新闻界都在寻找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以说明这个群体即使是在最残酷的社会环境里,也在凭借着他们的良知,为祖国和人民做着他们的专业工作。

我们也找到了一个典型。北京农业大学土壤教研室的石元春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文革"十年中,在河北省曲周县搞了一个治理盐碱地的科研项目,把位于黄淮海流域的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治理得长出了小麦,而且收成累累。

我们到当地采访后写出了一篇报道。当时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的徐惟诚先生看了我们的稿件后对我们说:"你们身为科教线上的记者,是不是想过,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他。当时普遍的认识是,要用农业机械化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这难道不对吗?

徐惟诚先生说:"我认为农业机械化不能成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他给我们看了两个数据,说的是美国和联邦德国装备农业机械化的巨大耗资。 徐惟诚说:"我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应该来自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能够因地制宜,能够以小的投入换取大的收益。你们报道的这个典型,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开掘,其意义要远远大于你们现在的写法!"

中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20世纪末的事情。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就对中国的重大发展进程有了那样深刻的观察与思考。这件事情给我的教益是深远的,以至在近30年的职业新闻生涯中,我时时会想起这件事情。

思考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同时,思考也将推进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1.7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