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3.4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新闻采访和报道,
品牌:方延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7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040161176
·条码:97870401611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强调守正出新、简洁易学。即保持作为作为大学教材的体系性、科学性,又强调学理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理论阐述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而在训练设计上精心设计、题型多样、且富有启发性,便于在教学或实践中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
本书采用三维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传导图、文、声、像的特殊优势,最终展现出“纸介图书+导学光盘+学习卡+学科网站”的教材新形态,大大提高了自学或者教学的效率。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新闻写作概说…………………………………………………………..3
第一节新闻写作界说………………………………………………………………"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概念………………………………………………………3
二、新闻写作认识的中西差异…………………………………………………5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一、深度报道思想的演进
深度报道理念出现以前,新闻界曾经长期奉行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入20世纪以来,在新的形势下,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遇到了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如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责任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哈坎斯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新闻自由是危险的。"①由此,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对媒介的要求。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报告《自由和负责的新闻业》中对记者提出要求说:"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前后联系之中。"委员会还要求记者去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和社会影响。这与新闻深度思想不谋而合。迄今为止,该委员会为深度报道所下的定义仍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②社会责任理论对深度新闻思想给予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同时,受众的需求也推动了深度报道的兴盛。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降,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发展迅速,受众的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心,对自己"知的权利"越来越重视,许多人不再满足于报纸对于单纯新闻事实的报道,而是希望能从报纸上看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走向和意义。他们要求媒介给予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和乐趣,要求媒介设置发人深思的议程。这就导致了一种人为的选择,缺乏深度报道的报纸被淘汰,而大力发展深度报道的报纸则受到读者的欢迎。
美国的《费城问询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家报纸原是一家地方小报,然而由于鼓励每一位编辑和记者都放手采编深度报道,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13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得到受众的极大关注,成为一张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大报。193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通过决议,使深度报道的地位第一次得到了确定。决议写道:"鉴于各种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以超过历史上任何其他事件的速度变化发展;鉴于事实表明各行业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兴趣日益浓厚,协会一致决议,编辑要将大量的注意力与版面用于解释性报道,用于提供信息的背景,以便使得普通读者能够充分了解事件的进程和意义。"①这里的解释性报道,实际上最早的深度报道形式。
1985年,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终于推出了两个最新奖项:解释性报道奖和调查性报道奖。至此,深度报道开始走向了大繁荣。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纽约时报》、《华盛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