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报价¥13.50|图书,政治与军事,政治,政治理论,综合,任桐著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3.50
目录:图书,政治与军事,政治,政治理论,综合,

品牌:任桐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108020734

·条码:97871080207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创刊于1902年,至今仍在香港刊行的《大公报》,既是“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方汉奇语),又“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季羡林语)。新记《大公报》更以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社训和办报方针,确立自己卓尔不群的品格。本书考察1927-1937年,亦即北伐成功到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段间《大公报》的言论导向和发展史貌,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其间中国政治改良思潮的脉动、社会时局的走热以及民间舆论的潜变。对关注民国时段大众传播或社会历史的读者而言,不失为一部值得荐读的专著。

作者简介

任桐,1967年9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师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从事中国现代研究,2003年6月获博士学位。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传播政治改良思想的《大公报》

第一节 泛政治化的民营报纸

第二节 践行中国化自由主义的大公报人

第三节 由发展鼎盛的十年:1927-1937

第二章 解读和平裁兵思潮:立言文主武从

第一节 阐发和平理念与仁政思想

第二节 发起裁兵宣传周

第三节 主张废除私兵,实现军队国家化

第三章 解读乡村建设思潮:主张废除苛政

第一节 首倡农村实地调查——以苛捐杂税为例

第二节 创办《乡村建设》副刊,广发救济农村言论

第三节 策划“陕赈周”与“救灾日”

第四章 解读人权法治思潮:吁求自由民主

第一节 “四不”社训与倡导言论自由

第二节 追求生存保障:由激进到平和

第三节 为国民会议与训政约法鼓呼:以人权为基点

第四节 为开放党禁与民主宪政造势:以法治为目标

第五章 解读集权主义思潮:倡扬集权主义思潮:倡扬国家中心

第一节 “星期论文”的第一次论争

第二节 贤能政府的一贯诉求

第三节 西安事变中的拥蒋立场

第四节 国家中心论的发轫与形成

第六章 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

第一节 “明耻教战”式的抗日策略

第二节 弘扬团结建国的民族复兴精神

结语

附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3.5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