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业界对于TOM牵手Skype的原因认为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认为TOM借助Skype平台发展IM软件,由此与QQ、MSN、雅虎通、新浪UC、网易泡泡和搜狐搜Q等软件展开竞争,争取在蒸蒸日上的IM市场分得一杯羹;二是TOM借助Skype在互联网语音服务上的优势,大力发展VoIP业务,特别是PC to Phone的业务,利用新技术的资费优势与运营商展开竞争,抢走运营商碗里的奶酪。
笔者认为TOM与Skype签约的理由不止这么简单,因为其无论是从即时软件,还是从通讯软件两个方向发展,都将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TOM如果不能解决好发展方向的问题,那么引进Skype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向左走,遭遇重重阻击
笔者半年前经朋友介绍开始使用Skype,总的感觉还不错。实事求是讲,Skype应该是目前提供互联网语音服务中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不少缺点,因此如果将其简单归结为即时通讯软件,那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对QQ、MSN和雅虎通一类的IM软件构成威胁。
首先,人们已经基本习惯于在互联网上用文字或者图片来进行即时沟通,用语音来聊天缺乏隐蔽性(特别是在办公室不适合用语音聊天),也不容易让交流者进行持久性的沟通,另外还不能留下交流纪录等,因此从文字向语音的演进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要走。目前,笔者一般同时开通QQ、MSN和Skype,QQ主要面向朋友或家人,MSN则面向同事或编辑,而Skype则是与亲密朋友的私聊之用。在使用频度上,QQ最高,MSN次之,而Skype最低。
其次,Skype现有的文字聊天功能过于简单,不像QQ等软件可以就字体、小图像等进行丰富多彩的变化使用。在对于中国用户的需求把握上,TOM-Skype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前辈们学习。
此外,由于Skype采用无中心服务器的P2P对等网络运营机制,因此系统具有了出色的扩充性能,也就是说,当用户增加时,它也不会出现系统繁忙现象。不过,由此也带来无中心服务器的弊端,如Skype不能自动记住好友的ID,不能实现好友分组,不能给离线好友留言,这些都是Skype与其他IM软件的差距所在。
最后,TOM-Skype要挤入强手如林的IM市场将遭遇重重阻击。目前的IM市场已经形成了三足鼎力的基本态势,其中QQ一枝独秀领先其他厂商,位列其后的是外来的和尚--MSN和雅虎通,排在最后的是三大门户网站的UC、泡泡和搜Q。如果TOM-Skype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以出奇招制胜的话,那么不太可能在IM市场站稳脚跟。
向右走,遭遇政策瓶颈
鉴于Skype在互联网语音服务的强势,因此业界难免会浮想联翩,认为TOM会借此介入通信市场,不过这种可能性在短时间内微乎其微。前不久,北京电信推出以网络IP电话为基础的"随e通"业务,刚刚起航没多久就被有关方面叫停。由此可见,TOM-Skype介入通信市场将面临政策方面的障碍。
在国外,Skype一靠PC to PC吸引人气,二靠PC to Phone(SkypeOut)赚取利润。所谓PC to Phone必然需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才能落地,由于各地电信监管政策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会受到不同的待遇。目前,TOM还没有在国内开通互联网电话业务,但是国内用户如果有国际信用卡,那么也可以登录Skype的网站购买SkypeOut点数,拨打国际长途电话的价格大约是每分钟 RMB0.17元。
事实上,国际上对于互联网电话的看法不尽相同: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将互联网电话与传统电话同等看待,实行严格的特许经营;在奥地利、荷兰、墨西哥、瑞典、德国、芬兰等国,互联网电话的经营几乎完全放开;在捷克和匈牙利,则完全禁止提供互联网电话。鉴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通过法律法规来完全禁止网络电话的发展几乎难以实现。不过,对于PC to PC模式的互联网电话,各国趋向于放开经营。
随着国内宽带用户数量轻松突破两千万大关,各种各样的宽带应用也就应运而生,其中资费标准远远低于正规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电话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业务之一。但是,该业务在国内受到严格限制,因此TOM-Skype在基础电讯领域不太可能获得合法的收入。
即便如此,PC to PC等IM软件的普及,已经令运营商的业务量大大流失,不少朋友之间甚至业务伙伴之间都喜欢通过IM软件来讨论事情而不再拎起电话筒。更令运营商担忧的是,一旦信产部放开互联网电话业务,传统电话运营商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尽管谁都清楚未来的趋势属于互联网电话,但是要让运营商摆正思想、端正观念的过程是漫长的。
为此,Skype的创始人希望运营商把Skype视为有益的"破坏性技术",并通过重新调整其业务来积极做出响应,就像个人电脑问世后IBM所采取的行动一样,而不是消极地一味拒绝。但是这只是其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时机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TOM-Skype如何以一种让运营商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运营,才是他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切入点从何处做起?
Skype有自己的独门绝技,TOM有自身的过人之处,问题在于,两者的结合如何才能碰撞出猛烈的火花?
在论坛中曾经有人表示对Skype不屑一顾,认为与网络泡沫时代的net2phone和dialpad一类的软件没什么区别。然而Skype却实现了免费的高质量语音服务。笔者曾经在三台电脑安装过Skype,一台通过ADSL直接上网,一台需要设置代理服务器,一台安装了网络防火墙,而Skype都能顺利实现与远方朋友的呼叫连接,在使用方便性上确实比上一代IP电话软件高明不少。在话音质量上,Skype采用背景降噪技术产生较佳的通话效果,IP电话常出现的回音问题也很少出现。实事求是地讲,Skype能在短时间风靡全球,技术上确有高明之处。正如业界人士所评述:能把互联网话音做到GSM等级不简单,但要像Skype一样做到CD等级就不容易了;能把在线用户做到万名量级不简单,但要像Skype一样做到百万量级就更不容易了。
与此对应,TOM在电信增值业务方面也有一些独到的造诣。从TOM最近发布的财务报告来看,其主要利润来自于无线增值业务,比例约占80%。而在TOM无线增值业务中,增长迅速的IVR达到了市场份额的第一。从这个角度来说,TOM应该从无线增值业务的成功中,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笔者认为,Skype仅仅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一个简单方便的语音平台,如果TOM能将其在无线增值业务上的成功案例移植到Skype搭建的互联网语音平台上,则有可能创建出新的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例如将IVR、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移植到互联网语音平台上,则1+1>2效应就会立刻发生。
显而易见,基于互联网语音平台的IVR、彩铃、彩信等业务对运营商构不成威胁,也绕开了现有电信政策的束缚,因而也不存在所谓的政策瓶颈。从目前各个IM厂商的情况来看,上述业务还是一个创新的构想,但是TOM联手Skype之后,将是最有条件开展上述业务的厂商,因而有可能在目前IM厂商的重重包围中闯出一条新路,而且这条新路最有可能是一条捷径。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结论:TOM选择Skype是一个必然,Skype能够帮助TOM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基于互联网语音平台的电信增值业务,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可能,这个高度将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所有电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