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苦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报价¥23.80|图书,政治与军事,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阶级、阶层,孙郁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3.80
目录:图书,政治与军事,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阶级、阶层,

品牌:孙郁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3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63362797

·条码:9787563362790

·版次:2006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系孙郁先生以20世纪中国文人为考察对象,撰写的一部20世纪心态史。上起晚清的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始,经近现代的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纪末的当代作家与评论家张承志、钱理群、王晓明等,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经历的百余年风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20世纪中国文人的全景图画。

本书以感悟的方式,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穿越。作者被无数沉重的话题缠绕着,从近现代至今,一些重要的精神闪光在此汇聚着,且形成了对话的底色。不安的、骚动的激情与矛盾的、困惑的语序,隐含着历史的明与暗,人性的曲与直。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在今人的思绪里。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旨在于此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全书苍冷沉郁,在历史的长影和当下的风雨问,折射着读书人的犹疑和坦然。

作者简介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秋出生于大连,著名学者,现为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文字后的历史》、《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等,并主编《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编辑推荐

本书系孙郁先生以20世纪中国文人为考察对象,撰写的一部20世纪心态史。上起晚清的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始,经近现代的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纪末的当代作家与评论家张承志、钱理群、王晓明等,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经历的百余年风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20世纪中国文人的全景图画。

目录

章太炎:旷世奇音/1

梁启超:启蒙的悲欣/15

王国维:辉煌与沉寂/28

周氏兄弟:绝望与逃逸/45

陈寅恪:“遗民”歌哭/62

胡适:自由之梦/77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梁启超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字卓如,号任公。1884年,年仅11岁的梁启超便在广州成为秀才,人们把他看成一位神童。五年之后,他又考中了举人,一时成为闻人。应当说,少年梁启超有着相当坚实的功底,国学中精华的东西,很早便被他领会到了。按中国人以往的经验,少年得志的他,应在为官的道路走下去,在仕途中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但偏偏是社会发生了变化,西学已在东南沿海传播开来。广东是最早被西化的地方之一,鸦片战争且不谈,仅西洋传教士在那里的多年活动,便早已把域外学术传播到知识界中。大约1890年,梁启超结识了康有为,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康有为那里,传统的今文经学,与西方的一些学理,被交糅起来,形成一套新颖的维新意识。这对梁启超的影响甚大。在跟随康有为的几年中,梁启超思维大开,西洋的进化学说与大同意识,在他的思想中扎下了根,立意改革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思想,也在此时形成。随后几年中,他跟随康有为进行“公车上书”,从事“戊戌变法”,声名大振。康梁学术与改良精神,是近代史上最具迷人的篇章。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前,梁启超与其老师康有为,实际上扮演了社会变革精神领袖的角色。

中国近代改良思潮的出现,固然与西学东渐有关,但在其生成过程里,对旧有的国学进行重新的整理,重新认识传统,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课题。康有为、章太炎等人,走的是这条路子,梁启超亦然。总观梁氏的一生,除了后来积极参政以外,他大多的精力皆用在学术的整理上。办教育,鼓励新学,办报刊,研究国故,可谓终生不渝。梁氏一生,流亡海外的几年生活,颇让人感动。他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为近代启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三十自述》中说:

尔来蛰居东国,忽又岁余矣。所志所事,百不一就,惟日日为文字之奴隶。空言喋喋,无补时艰;平旦自思,只有惭悚。顾自审我之才力,及我今日之地位,舍此更无术可以尽国民责任于万一,兹事虽小,亦安得已。一年以来,颇竭绵薄,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惟于今春为《新民丛报》,冬间复创刊《新小说》,述其所学所怀抱者,以质于当世达人志士,冀以为中国国民遒铎之一助。

从文化人手进行改良,这是近代革命的必然之路。读梁启超后来的文章,大致可以理出他的思路来。无论是从政还是论学,其宗旨是一以贯之的。可以说,中国所以有“五四”,有近代变革,梁启超那代人,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8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