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范良藻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一句话:“中国要有100个方兴东就好了!”8月7日上午,在距离中关村不远的一栋并不起眼的创业广场——博客网办公室,记者如约见到了方兴东。当时博客网会议室正在开会,议题是反微软格式化。作为一个企业,怎么会有这种公益论坛,这有商业意义吗?“下午还要谈关于博客未来的管理问题,主要给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方兴东的话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此时,方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名创业者,而不像是业内所称道的独立IT评论家。
从诗人到创业者
《华夏时报》:作为工科毕业生,怎么做起了独立IT评论家?
方兴东(笑):我进入IT也纯属偶然。我1996年从西安交大硕士毕业,进入清华继续攻读工学博士,当时有位大学同学在戴尔做公关,他建议我业余时间写写稿子,发挥写作特长。我在西安交大就是文学诗社的社长,典型的文学青年,结果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
《华夏时报》:为什么创业做博客网?
方兴东:2002年回去写博士论文,转到管理学院,导师听了博客思路后,认为可以根据爱好、实际工作,调整到与互联网相关的方向。2002年8月份,博客网成立。当时我们服务器没有,结果就自己注册域名,做日常维护。2003年有几千学者加入,当时说的是“每天5分钟给思想加油”,是新思想、新观念的汇集处,流量迅速增长。木子美、宝马案、盛大购并新浪、百度上市等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发出声音。
《华夏时报》:流量上来了,博客网开始引进投资。这期间遇到什么问题?
方兴东:一开始不想商业化,钱也花得不多,一个人做挺快乐的。(笑)进入IT行业,后来做博客,都是一种兴趣引导,冲着那种兴奋的精神状态而做。2004年以后,流量足够大了,带宽不够了,服务器不够,就两台服务器,每天几十万人访问,程序没专人维护,经常出问题,页面没专业美工。我开始认识到,技术很重要,否则技术问题导致数据丢失,几年的东西都回不来,所以认为得商业化,于是找投资。
享受创业困难与快乐
《华夏时报》:在这个创业过程中,最感艰难的是什么?什么支撑着您?
方兴东:创业者在于坚持,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困难时刻选择放弃,选择泄气。这是最终决定性的因素,很简单,也很难。最难的是要对事情本身有坚定的信念,自己能把握事情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不受外界影响,如果马云没有坚定信念,不可能走到今天,大部分的创业者跟风而没有结果。
《华夏时报》:创业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方兴东:当看到网站访问量上升是最快乐的,做一个网站容易,但做一个三五年持续增长的网站,就不容易。我前几年做得非常好,后来走了一段弯路。网站访问量每天都增长,这种增长就像兴奋剂,但不能兴奋过度,否则就没办法持续,有一个正常的增量才是可持续的。(笑)
《华夏时报》:听说有个新项目义乌全球网已在酝酿中?
方兴东: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是全程见证了家乡义乌的繁荣与发展过程,二是见证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在2000年就想做这个项目。借助阿里巴巴上市东风,义乌全球网5月份就开始准备,9月份可能正式发布。
我对义乌的定位,未来在全球就相当于硅谷在全球的地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就像纽约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一样。再过5年、10年,等义乌的规模再大,其商品价格会决定全球日用品的价格。(方随手拿起桌上一只杯子),比如,这可能不是义乌直接买的,但价格可能受到义乌市场的影响,这就是“义乌效应”。
玩转博客人生
《华夏时报》:您如何定义博客?
方兴东:大量的交流通过博客,博客是网上的家,网上的自己,这样既有现实的自己,也有一个虚拟的自己,每天24小时帮你沟通。有了博客,生活就多了一块,还在不断的演化的过程中。博客再也不是文字简单的自娱自乐,更不是明星隐私的无聊炒作,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到好多地方作报告,都不发名片,请大家到博客上去,有通讯方式,可留言。你有一个现实的自己,一个虚拟的自己。
《华夏时报》:博客网如何面对竞争?
方兴东:我坚信专业博客网站一定能战胜综合博客网站,只是需要时间。(笑)五年前,只有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现在腾讯、百度、分众、携程都起来了。以前的三大门户,现在排名已经到第五第六,三五年变数还是很大。
Web2.0赢利,真正做得最好的是腾讯。腾讯因为有了博客——QQ空间,商业模式迅速爆发,是第一个把博客的商业模式最成功发挥出来的。
目前,博客网缺乏的是规模化。博客网能否做大,关键在于提高用户体验,只有赢得新网民,规模达到临界点,规模化甚至赢利都不是问题。
《华夏时报》:写作跟创业有什么不同,更享受哪种快乐?
方兴东:创业比写作更带劲,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快乐,写作是很个人化的事情,自己想表达的说出来,很简单轻松快乐;创业要忘记自己,时刻想到的是投资人、员工,使我的转变很明显。创业到一定程度,还继续做评论,但从国外看,创业年纪大了,精力就不可能达到了,创业是阶段性的,评论是一辈子的。
《华夏时报》:IT评论家、商人等角色放在一起,更倾向于哪一个角色?
方兴东(笑):专家、商人也不是,学者都不是,目前我是“创业者”的定位。我希望踏踏实实做项目,能把互联网的一些想法孵化出来,辅助文字,文字不是主业。创新的东西从小变到大,很带劲。我创办成功一两个企业,现在是想更多地帮助其他创业者,孵化互联网企业。
《华夏时报》:谈及创业,苹果电脑沃兹、乔布斯、微软盖茨,有三个人让你选择,价值观上更倾向于哪一位?
方兴东:这三个人同时起步,进入这个IT行业比我们早了20年。纯粹从个人的角度、公共利益的角度,我的价值观更倾向于沃兹,他基本上被大多数人忘掉,但社会永远有一部分理想主义者,否则社会越来越单调,现在商场主导时代,怎么能坚持理想的东西?
人生不仅只有一种价值取向,走入沃兹的世界,你就可以感受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最喧嚣的地方,也不在最辉煌的一刻。
人物简介
1987年至1996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电子商务博士学位。随后与王俊秀共同创办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并任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董事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