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们都是80年后网络的风云人物,被媒体和青年追宠。
2 高燃其实是被包装的,被公司当作幕布,80年后的4大杰出人物,这个光环把他与另外三位生拉活扯到一起,在公司的错误包装人的思想下,把mysee 的2000万做到0 ,把狗仔的数百万花光,为互联网做了不少贡献。希望更多的公司像高燃原经纪人一样,再多投入一点钱给这块贫瘠的互联网。如果高燃倒了,那是被大众有意无意的谋杀在互联网。 最近很多人说,在赈灾中,高燃消失了。不消失才怪,他所有的钱都是投资人的,他自己又没钱,而且一直在投入,早把投资人憋坏了。
3 李想是真正的实干家,经历挫折和成功。现在有不少人在他们背后做动作,包括这次的捐款1000元的风波。让很多网民失去理智的人云亦云。殊不知,捐款的细节是在听到赈灾后办公室决定的,谁在办公室钱包里带上几万的现金啊?所以他从口袋里拿出1000元,这并不表示,他只捐1000 。只是当时办公室这个场合。没人关注这个细节,而被it科技的竞争对手大势加以嘲讽。各位it企业,你看看你们老总在办公室捐了多少。如果李想倒了,那是被对手在竞争中小动作给活活扼杀了。
4 戴志康,是真正的草根英雄,开创了bbs的新时代,无论未来dz在资本层的变化走得怎么样。戴志康的功劳已经在互联网草根界打上了烙印。这次四川地震,戴志康放弃所有公司业务,亲临第一线去当志愿者,这将深深影响很久 他的韧性和生命力。如果戴志康倒了,那是在被资本层的大腕倾轧中给掐灭了。
高燃档案
曾经的MySee总裁。1981年生,湖南人,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2004年创业。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See.com。12个月后融进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或者可以预见,高燃将是最成功的80后之一,他的P2P商业模式,被认为将来市盈率可能超过GOOGLE,公司的P2P流媒体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居于领先地位。
他的企业技术是最前沿的,但他本人却是最具传统价值观和特点的人。
他像很多前辈的企业家那样,喜欢他的同乡伟人毛泽东,事实上,高燃也的确是个初步成功的谋略者,在他考上清华大学时,他的乡亲们曾激动的预测,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央委员”。
最近的一年里,高燃在大学做了很多场演讲,除了北京的多所高校,高燃还将前往大连、成都、长沙、武汉、西安、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著名高校进行巡讲。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与日俱增,额外的收获是,目前他的演讲已经达到1万块一场。
当茅侃侃评价高燃“内心张狂表面也张狂”时,他笑道“我表面是谦虚的”。
高燃很执着,很幽默,很“霸蛮”——执着和勇气,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正是这种气势造就了高燃的成功。在从新闻学院毕业做了1年财经记者后,高燃开始了创业生涯。他曾经拿着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在电梯“堵”过杨致远,无果;之后以自己誓不罢休的争取,赢来并不看好他那个项目的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投资,电子商务项目最终如蒋预料的失败,但这位企业家在当时说的话,让高燃一辈子铭记:“这个项目风险很大,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总共200万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在高燃参加的央视《对话》节目现场,一位嘉宾开玩笑的评价他“高燃是够狡猾的人”,另一个则评价他“具有政治智慧的潜力”。
高燃当然不承认,他认为自己是个真诚的人,只是成熟较早,并且受到过政治训练和商业训练,“我在17岁的时候就管理了一个将近100人的团队,是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在学校里面我一直是学生会干部和负责人,在管理方面问题不很大。至于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用一家企业杂志社给我发表的文章话说,我一心崇尚的是伟人,如果我崇尚的是伟人的话,提前就会准备和了解他们的事情。在这之前我会了解对方的爱好,比如交流背景、生活背景和就业背景,这样的话就有话可谈,这方面我以前受过充分的训练。”
“每个人都要照顾到,很多事情都要平衡,又要做得不过分。”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高燃,在铺设人脉网时花了许多心思。
如今,高燃仍然在每晚12点回家后,关掉手机看两个小时他最爱的是人物传记和历史。
有人把高燃放入传统的中国式管理者中。这并不正确。
彼得·德鲁克对中国式管理曾有评述,在他眼里,那些以保障自己地位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都可以称为中国式管理,他称具有这种管理风格的美国报阀鲁斯“可说是个中国人”。
高燃显然并非如此,当你看见他的笑容,他的幽默和直接,你仍会把他归为80代人中,他代表着技术时代自觉进行改变的中国企业家。
李想档案
职务:泡泡网(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出生日期:1981年
籍贯:河北
学历:高中
目前身价:一亿元
创业经历:1998年前,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报刊撰写稿件;
1998年,做个人网站;
1999年,高中毕业;
2000年,注册泡泡网并开始运营;
2001年下半年,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
2005年,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
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手下团队:110人
创业时间:1999年
据统计,每天至少有一家媒体直接报道李想,至今已有40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过报道:
CCTV《人物》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CCTV《对话》
CCTV《新闻会客厅》
CCTV《新闻会客厅》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
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
北京电视台国际中心北美频道
湖南卫视《财富大家》
东方卫视《财富人生》
东方卫视《看东方》
上海卫视《财富人生》
旅游卫视《哈啦孙国庆》
《南方周末》人物专版
香港《文汇报》
《中国日报》
《时尚先生》《时尚芭莎》
《瑞丽时尚先锋》
《名仕》
《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半月刊》
李想留声
1.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2.年轻人创业和发展7个要点是方向、目标、意愿、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观察。
3.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总是不停地更换目标。用换目标来躲避没有达成目标的责任,这会形成习惯。
4.我把观察自己变成了本能。尽管我有时候还是沉浸到处理事务的具体细节中,但是我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跳出来看待事情。
5.我是一个稳中求快,然后围绕着目标不断追求的人,就跟我开车一样,我开车很稳,但是很快。
6.所有的错我都犯过,所有的困难我都遇到过。但是,我都很好的解决了,而且我也掌握了解决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自己就提升了,反而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情,不会把这当一个坏事情去想,而去回忆。
7.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了,很满足了,但但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8.做事要坚定,我当初如果不放弃考大学,也许今天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做事要认真,如果做一件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有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
李想介绍
1、李想的出身
李想的家庭让他在高中时代就可以玩起计算机和BBS,当他决定不上大学而选择创业的时候,家庭也支持了他,这可以算是李想成功故事的第一步台阶。
2、李想的成长
李想从个人网站开始,然后发展到150名员工的团队。早期,李想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兴趣和爱好;然后,支持李想继续进步的是责任心;最后,李想发现管理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于是,从一个发烧友、职业撰稿人转变为企业家。
3、李想的机会主义
当李想决定从石家庄来到北京下海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毛遂自荐的合作伙伴,帮助他开始了北京的业务。今天,这位“贵人”还是李队的成员,承担COO的职位。
李想的第二个机会来自他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一个是年轻,所以他能容忍一个娱乐区的社区在IT网站的摇篮里生存成长,以致一度占到该网站将近一半的流量。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但客户群正是一个社区网站成长的发动机,也是一个门户网站粘合剂。李想是一个IT发烧友,所以他能够让泡泡网拥有相对竞争优势--产品评测。
李想以10个人的团队创造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汽车社区。他谈到,当初成立汽车频道的时候,四名成员甚至连驾驶执照都没有,于是去学习,从普通执照到赛手驾照、拉力赛驾照... ...
4、李想的霸气
李想是一个腼腆的人。但当谈到股权分配的问题上,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强势的李想。
5、李想的真诚
李想并不回避自己的失误,也乐于反省。 也并不回避评价竞争对手,他很认真地和你分析每一家的优劣短长, 甚至愿意交待自己的罗曼史。
6、郑渊洁之缘
小时候的李想是《童话大王》的读者,是郑渊洁的粉丝。郑渊洁对李想的影响隐约可见。李想的特立独行的风格似乎就像一个梦或一个童话。
李想特点
80后新贵李想 创业要学会妥协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1981年生,泡泡网CEO.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时间不过短短四年。泡泡网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这一年,李想24岁,创业6年。
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他的车开得极猛。李想的风格,“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做阳刚的事情,却善用稳妥的手法
其实6年创业跟开车跑一圈四环也是相似的风格,两个字:顺、稳。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
看看这些简单品质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泡泡网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
李想父母是当地艺术学校的老师,家教宽松。李想儿时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李想有一个够大的空间,自由成长。李想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自称“像农民般正直”,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
李想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戴志康档案
戴志康,1981年生,黑龙江人。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创业,康盛世纪CEO。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开始是免费给人使用。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对手产品的好几倍,那些模版体系和数据结构到今天都成了别人学习这种语言的必修技术。结果从此以后,Discuz!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2005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12月,软件实施免费,向服务转型。 是中国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PHP开发者之一。从2001年起,独立设计开发出社区论坛系统Discuz! Board,至2006年,已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PHP社区论坛软件之一。
〖康盛创想〗
2004年,在北京中关村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康盛创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社区技术及软件研究与产品开发,除Discuz!之外,至今已拥有包括社区博客系统X-Space、社区门户系统SupeSite等一系列社区软件产品。
响应互联网开源思想和软件服务化的全球趋势,2005年12月,康盛创想实施社区软件开源免费策略,宣布从软件销售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型,从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软件领域第一家宣传免费及开源的企业。
由于Comsenz在中国LAMP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互联网社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2006年上半年,康盛创想(Comsenz)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注资;2006年6月,康盛创想的Discuz!社区论坛软件,在第四届“软交会”上荣获“中国软件十大自主创新产品奖”;同年8月,康盛创想被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杂志RedHerring评选为未上市的“2006年亚洲百强科技创新企业”。
2008年3月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和谷歌(Google)。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是康盛创想的首轮投资者。
康盛创想建立了一整套以UCenter为核心的社交网站开放式平台,包含了UCenter Home、Discuz!、SupeSite、ECShop和SupeV等被用户广泛使用的社区产品。
经过七年的发展,康盛创想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社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截至2008年3月,康盛创想的社区平台已覆盖了超过560,000个独立网站,Discuz!等产品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网站的应用标准,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的社区化、社交化潮流。
康盛创想CEO戴志康表示,公司将继续在互联网社区领域中专注于技术和平台的创新,持续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并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以UCenter为核心构建新型社区平台应用,以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戴志康的成长历程〗
戴志康同学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显得又小又旧的运动服,头发时常蓬松而翘起。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灼人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VC大佬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
戴志康,时任康盛创想CEO,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社区软件Discuz!的创始人。Discuz!由戴志康在2001年开发,以“个人免费+企业收费”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流传。2005年底Discuz软件全部免费,转向服务。
至今,国内已经有30万个社区论坛采用Discuz!社区软件,这一数字占国内社区论坛总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6月,Discuz!社区软件获得“中国十大软件自主创新产品奖”。7月中旬,康盛世纪更是获得了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青睐,实现了首轮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这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网络社区软件公司,风险投资的进入为康盛创想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康盛创想完全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新的规模发展。
戴志康,上大学时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50万,如今年仅25岁的他在中关村拥有一家年营业额达500万的公司,前不久刚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80后”网络新贵中又一颗耀眼的新星。
戴志康坦言,年轻的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但反过来讲,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宽容你,你犯错误别人不犯,你可能就死掉了。”
【第一桶金】
戴志康出生在大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电脑,还在上小学时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从286到586,他把家里的电脑一次次的升级,编程的本领也越来越高。
2000年,戴志康考上了大学,可进了大学后,他又十分失望。“我喜欢自学,对考试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大学里陈旧的教材让我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
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应该是一件特有成就的事情。“我觉得这种东西做起来很有意思,而且将来也好找工作呀。”
戴志康的如意算盘是,做这种软件,可以让千千万万的用户使用,将来去找工作的时候,可以跟别人说:这个东西是我做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一个工作。
为了做软件,大二那年,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软件设计好了,他取一个名字叫“Discuz!”,就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
起初,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又跟其他的同类软件产品进行对比之后,戴志康决定要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费。
“我觉得我的产品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和人性化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而他们的产品都是收费的,为什么我的不能收费?”
收费给戴志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网上对他一片谩骂声讨,有一阵,戴志康连网都不敢上。
当时,一个软件卖五百块钱,卖了将近半年,一个也没卖出去。戴志康想,横竖都是卖不出去,干脆就涨到两千块钱吧。
提价之后,戴志康就碰到一个香港人,他想做BBS社区的一个东西,在网上找到戴志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戴志康告诉他一个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就对戴志康说,你这个软件卖两千块钱,如果你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做完,我就多给你一千块钱,就这样,戴志康挣到了三千块钱。
经历这次磨难后,戴志康的收费计划开始奏效了,“我们当时考虑,那种比较大的论坛,用了其他软件之后负载上不去,不稳定也不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打这以后,Discuz!就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戴志康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毕业时,他有了50万元。
【创办公司】
起初,戴志康想靠做软件来找工作,可没等到毕业,戴志康却成了抢手货,甚至有公司愿意出30万年薪邀请他加入,可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
“当时我也非常心动,不过想一想,如果去了就要把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放弃,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像我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是没有办法割舍的。所以不管外面诱惑再大,我觉得也没有办法动摇。”
揣着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戴志康来到北京,创办了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在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五十几个公章之后,公司开张了。
刚开始招人的时候,速度很慢。“一个月面试十几个,才能招一个人,不过这样筛出来的都是真正值得一起干事情的人。”
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张到六十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员,产品份额也在业界市场内占到了50%,2005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0万元。
到现在,戴志康仍然把自己的公司定性为技术型公司,他认为只有把技术做专做精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经常跟程序员说,你会十样东西也不如精通一样东西。做一件事情要非常专注、投入,哪怕一个时期只做一个事情,做到最好、最精通、最深入,做到这个领域的一流高手,或者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产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收费到免费】
就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戴志康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和他前几年将免费软件变成付费软件相反,他决定将已经收费多年的产品全部免费。
戴志康将公司主打的BBS零件Discuz!进行了全面免费,只在定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来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成本。
“这是我好几年来的一个理想,我本来想做一个大众化的、很普及的一个东西,现在产品免费后,原先想用但没钱买的这些人,就可以使用这个软件,我的用户群就可以急速上涨,这些人里面比如说有1%的人做大了,那我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我们未来的赢利模式都建立在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上。”
免费之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现在的有效用户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在中国70万个网站中Discuz!的占有率已达到了40%左右。
戴志康算了一笔账,中国现在一千个网站有600个网站是BBS的,也就是说BBS占了整个中国网站的60%、70%,“我相信我们提供这个解决方案将来会更高一些,我们估计是在80%,就是说中国有7、8万社区会成为我们的用户,我认为这个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从收费到免费,意味着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从原来的单纯卖产品盈利转向靠提供产品的服务支持盈利。
“我们不是要先赚你的钱,然后再为你提供服务,而是先为你提供服务,等你做大了我们再来赚你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