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报价¥12.90|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科学史话,刘青峰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2.90
目录: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科学史话,

品牌:刘青峰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61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1489578

·条码:97878014895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83年,是20世纪80年代轰动知识界的“走向未来丛书”之一种。作者采用中西对比的视角,探讨了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发展的历程、机制和社会背景,进而剖析了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技术和社会结构原因。站在今天来看,本书最大的特点仍然在于,它是一本极其讲求整体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史论著作。相较当下学术研究趋于微观、趋于专深的学理特点,本书以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仍不失当年的新鲜气息;而它关照社会热点和注重科学普及的人文关怀,比之某些故作高深的庙堂之论,今天读来更是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简介

刘青峰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二十一世纪》主编。

编辑推荐

“科学”曾经是一个具有“无上尊严”的代表着理性和进步的词汇,即使在今天,当科学的复杂性已充分展现,人们已不再简单地肯定“科学”的正当性时,“科学”的力量仍然是现代社会公共理性的一个基本来源;科学理性中蕴涵的人类尊严的力量,仍然是当今人们寄予希望的“老观念和旧思想”(韦伯语)。

本书曾在20世纪80年代激动过许多为变革寻求力量的青年。

目录

再版序言

导言:科学往何处去?

第一章 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机制的探求:循环加速

1.1两组曲线:对中西科学技术史的一种宏观描述

1.2对加速发展现象的整体分析

1.3从蛙腿到无线电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点此购买报价¥12.9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