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面子大。他振臂一挥,上周四阿里巴巴上市一个月的满月酒成了这两天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暖场表演—接近三分之一年会的演讲嘉宾从平时天上地上的行程中挤出时间云集杭州,就为亲身感受一下这家市值接近2000亿人民币的公司。
坦白地讲,我以前曾经对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有过怀疑。我们做投行的人身上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找可比公司,因此看欧美已经被验证过的模式在中国的简单复制相对觉得踏实,而阿里巴巴在国外基本上是没有可比公司的。但现在人家走出来了,用用户、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证明了一切。因此我老老实实承认,我在阿里巴巴身上的确看走过眼。
从很多角度可以总结阿里巴巴的成功,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两点是:
第一, 虽然我一直不建议大家在创业的时候过于依赖某些特殊的“国情”(如某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国有机构的寻租行为),但是有另外一些“国情”的确是商业机会,而且可能是很大的商业机会。可以说,没有中国中小企业的“国情”就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虽然有些“国情”迟早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它改变起来需要三十年,那么在这三十年里它就是机会。况且甭说三十年,其实三年以后的事我们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看清楚,到国情变了的时候真正已经做出来了的企业自然会有转型的办法。
第二, 我们总说“投资项目主要是投人”,以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同理解投资要“买低卖高”一样,很少仔细琢磨。是马云让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样是做B2B业务,当时至少有另外两家公司曾经在这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今天它们早已无影无踪。同样的事,同样的资本,投了不同的人,结果天壤之别。
虽然很多人都在谈论阿里巴巴的市值,但其实这和谈论马云的身家一样没有意义。知道马云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从资本市场取回了一床厚厚的可以过冬的棉被,为集团B2B之外其它业务的发展囤足了银两,同时还用局部的上市流通为集团整体建立起了人才激励的样板和模式,这就足够了。
我更关心的倒是马云旗下将来可能更具爆发力的两家公司—淘宝和阿里妈妈。当年马云用表面上看有点“破坏游戏规则”的方式进入了C2C这个行业,为的是获得未来制定这个行业游戏规则的权利。所谓不破不立,先予后取。今天他放水养鱼不收费,如同当年微软曾经让我们撒开了欢用盗版;一旦鱼池大到一年四五千亿交易额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地收个2-3%(eBay在美国是7%),会算术的都明白意味着什么。
马云说,他要用十年的时间让淘宝上跑出来的交易额超过沃尔玛今年全球的销售额(大概是3万多亿人民币)。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他肯定不会止步于C2C。据华谊兄弟的王中军介绍,《集结号》音像产品的销售权已经独家授予了淘宝。淘宝高举高打地进入当当、PPG们的B2C市场应该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马云所有未上市的资产中,对淘宝我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看好,但是真正让我个人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阿里妈妈—一个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广告交易平台。这件事符合马云对新进入市场的两大要求:第一,对行业具有颠覆性的影响;第二,潜在市场规模足够大。据马云自己介绍,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所有公司中在同一个阶段增长最快的一家。
今天的马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个最大的优势,一个就是“无罪假定”—同样一件事,如果换别人来做,我们心里可能会有一大堆的问号,甚至会先把它当作一件很难做成的事直到你说服我你能做成;但因为是马云,虽然我们可能还是会有一大堆的问号,但我们必须先把它当作一件有可能做成的事直到事实证明它确实不成。这是品牌和声誉的力量。另一个就是耗得起时间,耐得住赔钱,这是资本的力量。当年的阿里巴巴也好,今天的淘宝、支付宝、阿里妈妈也好,都需要放水养鱼,而且那水放得不是一吨两吨。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路边大牌子上赫然写着“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原来是提前二十年在说马云—他就是一直在用金钱购买着时间。当别人耗不起只有他耗得起的时候,他唯一需要确保的一件事就是最初没有看错方向。由于有了前面这两个优势,他就很容易获得第三个优势,那就是对人才的吸引。
就我们自己而言,虽然易凯的客户中也有比阿里巴巴市值还高的跨国公司,但我更看重的是我们在未来能不能参与发现和帮助更多的马云。所以我也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改一改自己多年做投行养成的坏毛病,第一在看企业时不要总是上来就想找可比公司,因为伟大的事往往都是因为不可比而伟大;第二不要总是上来就习惯性地戴上质疑人家的有色眼镜对望那些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因为商业上的伟大往往都是从听起来略显青涩的梦想和看起来过于简陋的地下室启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