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7.30目录:图书,科学与自然,自然科学总论,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品牌:刘大椿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2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303080465
·条码:9787303080465
·版次:2006年5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国外许多大学都开设这样的课程,供文理科学生选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科学哲学出版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学哲学史性质,另一类就是科学哲学概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两类的研究成果,并且有所发展和创新。什么是科学?如何驾驭科学?科技革命有何用?怎样看待科学哲学?科学精神如何弘扬……《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系列之一将带您一一探讨。
本人的学术兴奋点可以说首先是聚焦在科学活动论和互补方法论上,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尤为关注,试图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走近科学。在抽象的反思过程中,则着重对自然、社会和历史中一系列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哲学分析,并反过来省思哲学本身。随着研究的展开,又将视线和笔触投向天人关系、文化整合和文理并重之类常被解构的矛盾点,努力关照人文、避免异化。最后,不期然为那些凸显在当代时空交汇处的充满焦虑的问题所吸引,竟乐于通过游走边缘来重新定位中心。循着这条路径,我隐隐感到,自己40岁之后的学术轨迹竟然是从中心发散到边缘,所以给本书定的书名就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
本书内容选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百多篇文章,按上述线索编纂而成。虽然文章基本上一如原样,好在这些工作确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并不显得零散。非常欣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事者的气魄,居然能在比较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中出版一套不赚钱的《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本人半路出家,自认为只是个科学与哲学边缘的耕耘者而已,不敢自称为什么家。但蒙抬举,能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自己的学术工作,也就不避越位之嫌,欣然从命了。
作者简介
刘大椿,1944年5月30日出生于贵州安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新学苦旅》《环境思想研究》《科学哲学》《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哲学导论》《自然辩证法册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
告》等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
编辑推荐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国外许多大学都开设这样的课程,供文理科学生选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科学哲学出版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学哲学史性质,另一类就是科学哲学概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两类的研究成果,并且有所发展和创新。什么是科学?如何驾驭科学?科技革命有何用?怎样看待科学哲学?科学精神如何弘扬……《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系列之一将带您一一探讨。
本人的学术兴奋点可以说首先是聚焦在科学活动论和互补方法论上,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尤为关注,试图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走近科学。在抽象的反思过程中,则着重对自然、社会和历史中一系列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哲学分析,并反过来省思哲学本身。随着研究的展开,又将视线和笔触投向天人关系、文化整合和文理并重之类常被解构的矛盾点,努力关照人文、避免异化。最后,不期然为那些凸显在当代时空交汇处的充满焦虑的问题所吸引,竟乐于通过游走边缘来重新定位中心。循着这条路径,我隐隐感到,自己40岁之后的学术轨迹竟然是从中心发散到边缘,所以给本书定的书名就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
本书内容选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百多篇文章,按上述线索编纂而成。虽然文章基本上一如原样,好在这些工作确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并不显得零散。非常欣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事者的气魄,居然能在比较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中出版一套不赚钱的《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本人半路出家,自认为只是个科学与哲学边缘的耕耘者而已,不敢自称为什么家。但蒙抬举,能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自己的学术工作,也就不避越位之嫌,欣然从命了。
目录
第一篇 走近科学
什么是科学
1.科学活动论和互补方法论/3
2.从活动论的观点看社会科学//11
如何驾驭科学
1.科学的本质在于方法/22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倘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者,恐怕能配得起“大师”称号的人实
在寥寥无几,自然堪称精品的学术成果也难以寻找。吴树青曾写道:“在文
史哲的基础学科中间,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的人物我们培养得太少
。现在我们也有一些,比如说像我这么大年纪的同志中间也有一些很优秀的
,但是只能说是准大师,不好说是大师级的人物,无论是在学术功底、知识
面和创造性等方面,和以前的一辈大师级的人物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①的确,与调查中得到公认的大师相比,当今学者不仅在学识方面有所欠
缺,在学术大师背后蕴含的精神底蕴方面更付阙如。这种独立的、自由的、
宁静的、淡泊的精神底蕴是当前学界普遍缺乏的,也是人们心所向往的。没
有这种精神底蕴的支撑,学术就会继续浮躁。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师处处高
明,即如陈寅恪,他的学术著作中同样有谬误存在,但其人格与学术的高度
统一,值得我们仔细品评、视为瑰宝。
总之,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何来大师。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
学术前进的界碑。精品是什么?精品就是学术界碑上的铭文。
(2)时代呼唤精品。
精品调查,其目的与其说是要“寻找精品”,毋宁说是要“呼唤精品”
。
当前学界的问题很多,例如体制问题、腐败问题、作假问题、近亲繁殖
问题等等,这里从似乎最虚、但却是漫延最广、危害最深入的浮躁问题说开
去。
做学问,本应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但现实情况呢
,北大何芳川批日:“一种浮躁之症在国内学术界游荡;赝品之风,早离青
萍之末;平庸之气,也正侵蚀精华。”学术氛围江河日下。职称待遇要高的
,能力贡献却是低的,工作上小事是不愿做的,大事又是做不来的。应付出
版社的催稿,赶评审任务,学术作品仓促上阵又仓促收尾。既然名利可以作
为最直接的标准量化地评价学人是否成功,于是就不断加快学术作品“商品
化”的进程。在学术作品的质量普遍滑坡的情况下,以尽量简便的方式制造
出尽量多的商品无疑是符合学人的最大利益的。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成
果评价体系的缺位,形形色色的以论著数量、刊物级别、项目等级作为评价
人才和作品质量的标准的出台,加剧了人们对非学术因素的追逐。在浮躁空
气的“滋养”下,学园里洋溢着虚假的繁荣气息。
学界的浮躁源于世俗利益的诱惑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