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4.5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哲学,哲学基本问题,
品牌:刘钝
基本信息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456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5144306
·条码:97875351443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科学历史文化研究书系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C.P. 斯诺提出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割裂现象及其危害,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教育的研究虽成果丰富,却形成不了合力来弥合两种文化的鸿沟。如何直接面向公众阐释那些对当代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新鲜知识?如何在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构成、生命的进化、思维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这些属于终极关怀的深奥问题上发表与时俱进的高论?这是社会呼吁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对这三种文化意义的追问构成了本书的主旨:文化一二三。作者刘钝先生长年在这三类开放性的文化领域和交界带探索和思考,本书集中体现了其丰厚的中西古今学识,战略性的前沿眼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文中每一篇目都鲜活、灵动又具启发性。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文化建设,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钝,1947年7月生于湖北武汉。1966年高中毕业后赴内蒙古插队,197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1978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97—2005),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2002—2005),《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1999—2004)。现为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科学文化评论》主编,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也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成员(Effective Member),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海外研究员(Overseas Fe11ow) 专业研究领域是中国数学史,对科学社会史也有所涉猎,近年来主要关注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文化问题撰有《大哉言数》等。
媒体推荐
书评
如何直接面向公众阐释那些对当代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新鲜知识?如何在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构成、生命的进化、思维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这些属于终极关怀的深奥问题上发表与时俱进的高论?这是社会呼吁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对这三种文化意义的追问构成了本书的主旨:文化一二三。作者刘钝先生长年在这三类开放性的文化领域和交界带探索和思考,本书集中体现了其丰厚的中西古今学识,战略性的前沿眼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文中每一篇目都鲜活、灵动又具启发性。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文化建设,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如何直接面向公众阐释那些对当代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新鲜知识?如何在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构成、生命的进化、思维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这些属于终极关怀的深奥问题上发表与时俱进的高论?这是社会呼吁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对这三种文化意义的追问构成了本书的主旨:文化一二三。作者刘钝先生长年在这三类开放性的文化领域和交界带探索和思考,本书集中体现了其丰厚的中西古今学识,战略性的前沿眼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文中每一篇目都鲜活、灵动又具启发性。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文化建设,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文化一二三代序
第一编:大哉为用
自述/009
面向21世纪的科学史/017
科学史的文化功能及其建制化/023
科学史、科技战略和创新文化/028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古代中国的那些成就能称为“科学”吗?
这涉及对“科学”的定义。有些人喜欢狭义地使用science这个词,指
的是弗朗西斯培根所强调的重视实验和归纳,又诉诸理性、借助数学工具和
逻辑手段的那种知识体系,它们只出现在16世纪之后世界上的特定地方。按
照这种狭义的理解,有些人愿意说“中国古代无科学”,我觉得这是一种炒
作。没有任何人说中国古代的东西是哥白尼、牛顿那样的近代科学,但它们
当然属于广义的科学。
狭义地使用科学概念说话会很费劲,我就见过一位熟识的朋友在电视上
侃科学,说到中国古代的某个成就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符号标识,支吾了一
会儿说:“姑且称它科学吧”,其实没有这个必要。科学它就是那么个事物
,是人类对自然现象思考和探索的产物,科学的婴儿阶段和神学、巫术是混
在一起的,只不过前两者企图借助非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而科学是借助
理性来认识自然。早期的科学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强调的是对自然的理
性思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学中都有这样的内容。当然17世纪后出现了
近代科学,有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如果一定不能用科学来称呼古代中国、阿
拉伯、印度的那些对数学和自然探索的成就,你用什么来称呼?
是不是有人建议用另外的词来替代?
用“格致”?“格致”(格物致知)一词在古代经典《礼记大学》里就有
,宋、明两代把它提得很高,格物致知本是儒家修身的功课之一,明末西学
传进中国,其中有一些科学内容(还不是17世纪牛顿之后的科学),那时就称
为“格致之学”。在古代汉语中,“科学”本意是‘科举之学”。今年正好
是废科举100年,兴科举1400年。后来日本人借用过去,以‘科学”指称“
分科之学”,即science,然后我们再从日文讨回来,也就是在1905年废科
举前后,中国人翻译science时还是“格致”、“科学”并用,逐渐地“科
学”完全取代了“格致”,但无论在中国外国,“科学”(science)这个词
很少狭义地单指西方近代科学。
宽泛地使用“科学”一词,是否容易导致概念混乱呢?
怎么会混乱呢?混乱是由那些无聊的炒作引起的。国际科学史界对科学
概念的使用几乎都是广义的,任何一部科学史,若从古埃及、古希腊讲 起
,从火的使用、轮子的发明讲 起,其中的‘科学”肯定是广义的,而且一
般都把技术史、医学史包括在里头。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