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科学院
基本信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0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030169220
·条码:9787030169228
·版次:2006-0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2006高技术发展报告》主题为“材料与能源技术”,共分6章。第一章“2005年高技术发展述评”,系统阐述了2005年国内外高技术研究主要进展;第二章“材料技术新进展”,介绍了有色金属材料、钢铁材料、建筑材料、木质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开发新进展;第三章“能源技术新进展”,介绍了电力安全技术、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利用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太阳能风能规模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新进展;第四章“材料和能源技术预见”,阐述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方法,报告了中国未来20年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领域技术预见研究结果;第五章“高技术与社会”,探讨了“技术的潜力及其社会意义”、“纳米技术及其社会风险”,提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行战略及中国的能源发展之路;第六章“专家论坛”,探讨了基础研究对新材料开发的推动作用,论述了我国建筑节能重点及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优先领域与对策,建议积极构建我国多元化的石油安全供应体系。结合“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家们提出了发展海洋高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的策略和建议。
编辑推荐
《2006高技术发展报告》主题为“材料与能源技术”,共分6章。第一章“2005年高技术发展述评”,系统阐述了2005年国内外高技术研究主要进展;第二章“材料技术新进展”,介绍了有色金属材料、钢铁材料、建筑材料、木质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开发新进展;第三章“能源技术新进展”,介绍了电力安全技术、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利用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太阳能风能规模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新进展;第四章“材料和能源技术预见”,阐述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方法,报告了中国未来20年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领域技术预见研究结果;第五章“高技术与社会”,探讨了“技术的潜力及其社会意义”、“纳米技术及其社会风险”,提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行战略及中国的能源发展之路;第六章“专家论坛”,探讨了基础研究对新材料开发的推动作用,论述了我国建筑节能重点及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优先领域与对策,建议积极构建我国多元化的石油安全供应体系。结合“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家们提出了发展海洋高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的策略和建议。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公众、面向决策人员的系列年度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的第七本。全书在综述2005年高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以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为主题,着重介绍材料技术新进展、能源技术新进展、高技术与社会等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中国高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报告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高技术特别是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可供各级领导干部、有关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参考。
目录
科学技术的伦理原则(代序)
前言
第一章 2005年高技术发展述评
第二章 材料技术新进展
2.1 有色金属材料研究新进展
2.2 钢铁材料研究新进展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2.材料结构与新材料
目前,大部分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都接近绝对零度(-273.16),难以在
实际中应用,因而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临界温度较高的超导材料。2005年
,科学家已经制造出138K的高温超导体。此外,有3家美国公司利用几种新
技术制成了长度达100m的第二代超导导线。这种由钇、钡、铜和氧组成的第
二代高温超导导线不仅性能优异,而且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近20年来,虽
然所谓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一再提高,但科学家仍无法确定高温超导体是
如何工作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科学家目前已拥有多种极其灵敏的实验技
术,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更有效地研究高温超导机制。
美国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4月18日宣布,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制
造出了夸克一胶子等离子体。这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曾广泛存在于宇宙
诞生后的百万分之几秒内。该成果是物理学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进展
,为研究宇宙在诞生后的最初形态提供了新见解。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
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化学反应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
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
,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新的广阔前景。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所知、成员多达数千种的材料
新家族。这类材料只有一个原子厚,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柔韧性好、性质
稳定等特性,并且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能,为工程师和设计师
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新材料。
美国航天飞机身上防热陶瓷瓦片的脱落曾给航天飞行带来巨大的隐患,
2005年,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发明的一种碳纤维耐热陶瓷瓦有可能消除这一危
险。这种通过采用新工艺制造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防热瓦可以反复经受1700
的高温,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和耐化学性,在大尺寸下也能保持性能稳
定,没有裂纹。因而极有希望用于解决当前航天飞机上的防热陶瓷瓦脱落的
难题。
美国密歇根大学将一种能起到“韧带”作用的纤维加入混凝土,制成了
重量轻、难断裂、却可弯曲的新型材料。其抗韧性比目前修建人行道的材料
高500倍,重量却减轻了大约40%,而耐久性则是普通混凝土的2倍。毫无疑
问,这种新型材料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市场。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太阳能模块生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