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报价¥16.20|图书,传记,财经人物,IT界,约翰·伍德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6.20
目录:图书,传记,财经人物,IT界,

品牌:约翰·伍德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810859943

·条码:9787810859943

·版次:2007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1/3的商业故事+1/3的世界游记+1/3的人生际遇=一本100%的好书

约翰·伍德被亚洲《时代》杂志授予“亚洲英雄奖”并荣登美国财经杂志《快速企业》20大“社会企业家榜”。

约翰·伍德:高居微软在中国的第二把交椅,在他35岁人生高峰时刻辞去令人称羡的工作,着手创建“阅读空间”这一非营利慈善组织。该组织现已捐赠了300万册的图书,兴建学校290余所、图书馆3600余座,并通过助学金使得2000多名女孩重返校园。如今已有100余万名儿童从这项能够影响他们终生的教育计划中获益。

销量超过百万册,被译为2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伍德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世界儿童接受教育。——《华盛顿邮报》

约翰·伍德讲述的是他从一个纵横商界的微软高管走向新生活,让世界上千万儿童得到教育大礼的动人故事。——马克·安德雷森(网景通讯共同创始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需要做出关键抉择的时刻,而在这个关口,除了你自己,将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你决定终究选择做哪种人。有太多人感叹于没有勇气、错失良机的遗憾,所幸约翰·伍德不会这样做。——杰弗里·墨尔(《跨越鸿沟》的作者)

就像卡耐基一样,前微软经理人约翰·伍德正在打造许多图书馆。——《旧金山纪事报》

不问代价地付出。——《新闻周刊·国际版》

约翰·伍德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成功以及值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既不在于就读商学院之时,也不在于他20世纪90年代领导微软亚洲区事务时,而是在于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中。一边是让自己忙忙碌碌的事业,一边是对做些具有永恒而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渴望,这其中的取舍让伍德深感流困顿。在感到工作压力之余,他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等你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不会再听到史蒂夫·鲍尔默向你大呼小叫了。”

这次旅程尽管没有成为伍德脱离高节奏商业竞争的良方,但却唤醒了他内心那股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世界上的每个儿童都有书读,并最终促使他将贡献于微软的无尽能量转移到另一项极其有必要去完成的事业上。在造访尼泊尔一所偏远的学校时,伍德发现当地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而当他提议要为那所学校捐赠书籍时,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礼貌的质疑。毕竟,不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但作为一名成功的微软高管,怎么可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一所贫困不堪的学校募集图书呢?

但是,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本书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了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基础教育的缺失。本着这样的理念,作者最终放弃在微软的大好前程,成为全心投入为亚洲第三世界国家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作者简介

约翰·伍德在享有盛誉的凯洛格商学院攻取MBA后,曾在金融业工作数年,并于1991年进入微软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行动果敢,他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得到了在澳大利亚及中国地区令人艳羡的海外任职机会。在任职微软中国市场开发总监时期,伍德决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航向,转而为贫困的孩子送去能使其受益终生的教育大礼,以帮助他们打破宿命的循环。

在2000年,他创建了“阅读空间”,一个非营利性慈善组织,旨在提高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非洲等一些地区的文教水平。伍德与“阅读空间”基金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开办20000间图书馆,使该组织遍及非洲、南美洲,甚至是全世界。

除环游世界筹集资金和访问“阅读空间”资助的社区之外,他都居住在旧金山。

编辑推荐

1/3的商业故事+1/3的世界游记+1/3的人生际遇=一本100%的好书

约翰·伍德被亚洲《时代》杂志授予“亚洲英雄奖”并荣登美国财经杂志《快速企业》20大“社会企业家榜”。

约翰·伍德:高居微软在中国的第二把交椅,在他35岁人生高峰时刻辞去令人称羡的工作,着手创建“阅读空间”这一非营利慈善组织。该组织现已捐赠了300万册的图书,兴建学校290余所、图书馆3600余座,并通过助学金使得2000多名女孩重返校园。如今已有100余万名儿童从这项能够影响他们终生的教育计划中获益。

销量超过百万册,被译为2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伍德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世界儿童接受教育。——《华盛顿邮报》

约翰·伍德讲述的是他从一个纵横商界的微软高管走向新生活,让世界上千万儿童得到教育大礼的动人故事。——马克·安德雷森(网景通讯共同创始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需要做出关键抉择的时刻,而在这个关口,除了你自己,将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你决定终究选择做哪种人。有太多人感叹于没有勇气、错失良机的遗憾,所幸约翰·伍德不会这样做。——杰弗里·墨尔(《跨越鸿沟》的作者)

就像卡耐基一样,前微软经理人约翰·伍德正在打造许多图书馆。——《旧金山纪事报》

不问代价地付出。——《新闻周刊·国际版》

约翰·伍德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成功以及值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既不在于就读商学院之时,也不在于他20世纪90年代领导微软亚洲区事务时,而是在于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中。一边是让自己忙忙碌碌的事业,一边是对做些具有永恒而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渴望,这其中的取舍让伍德深感流困顿。在感到工作压力之余,他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等你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不会再听到史蒂夫·鲍尔默向你大呼小叫了。”

这次旅程尽管没有成为伍德脱离高节奏商业竞争的良方,但却唤醒了他内心那股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世界上的每个儿童都有书读,并最终促使他将贡献于微软的无尽能量转移到另一项极其有必要去完成的事业上。在造访尼泊尔一所偏远的学校时,伍德发现当地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而当他提议要为那所学校捐赠书籍时,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礼貌的质疑。毕竟,不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但作为一名成功的微软高管,怎么可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一所贫困不堪的学校募集图书呢?

但是,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本书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了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基础教育的缺失。本着这样的理念,作者最终放弃在微软的大好前程,成为全心投入为亚洲第三世界国家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目录

第一章 发现尼泊尔 离开微软

1.也许,先生,有一天你会带些书回来

2.燃亮思想之光

3.你得赶紧回趟家!

4.伍迪和约翰的绝妙之旅

5.于思索中彻底改变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点此购买报价¥16.2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