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手举着三枝香,这样的图案曾经让千万网民闻风色变。这种名为“熊猫烧香”的电脑病毒在面世几个月之后,迅速出现数百个变种,感染了数百万电脑用户,盗取了大量各种网络账号,给许 多中小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所幸的是,在公安机关的全力追查之下,病毒作者、“武汉男孩”李俊终于落入法网。3月15日,李俊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批准逮捕,“熊猫烧香”引起的江湖风波也慢慢趋于平息。
“武汉男孩”的神秘身份,一度是网络世界里的斯芬克司之谜,有人猜测他是顶尖黑客,也有人怀疑他是杀毒软件公司里的程序高手。直到李俊落网,人们才不无失 落地发现,这个在网络江湖搅起了“腥风血雨”的“毒王”,却原来不过是一个中专毕业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年轻人。于是,“熊猫烧香”病毒以及李俊在看 守所里编写的专杀工具,也被专业杀毒厂家嗤之为技术粗糙、“原创成分很少”。
与“熊猫烧香”的显赫身份相比,李俊的专业背景和技术素养显然分量太轻,以至于入不了精英人士的法眼。但同样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甚至没上过大 学的年轻草根,却能让整个网络世界陷入惊恐不安的境地,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围绕着李俊所构筑的黑色病毒产业,对于我们这个数字化时代又意味着什么呢?显 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人们反复思量的。
前几年,有个叫作“数字鸿沟”的说法曾经很是抢眼。数字鸿沟的定义很繁复,但简要说来,它指的就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难以弥平的差距,是网络 技术应用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经济社会不平衡。为了防止数字鸿沟带来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社会力量曾经联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在低学历低 收入的人群中普及电脑及网络应用。在我国,这种古典定义的“数字鸿沟”早就有所显露并慢慢变得突出,比如,只要是涉及数字和网络的产业与人群,都能得到政 策优惠和舆论热捧,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回报率,IT行业在贡献了可观的税收与利润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时代新贵,他们与更大批数字赤贫之间的社会差距也在 无形中扩张。
与此同时,带有“熊猫烧香”印记的另一种数字鸿沟也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从个人体验来看,几乎每个使用电脑上网的人都受到过病毒与流氓软件的困扰 ———浏览器被篡改,恶意网页和广告反复弹出,上网账号和虚拟资产被网络高手盗窃,乃至电脑宕机和系统瘫痪。在普通人不断发出“惟电脑与小人难养”哀叹的 同时,以赢利为目的的病毒和流氓软件却形成了一条隐秘而庞大的产业链,程序编写、病毒销售、广告发布、赃物转手成了一条龙。技术拥有者在虚拟世界里横行无 忌,技术贫困者则沦为李俊之流的“肉鸡”,不仅个人隐私和利益被完全操纵,甚至成为黑客攻击他人的工具。网络世界里的数字化盘剥已经变得如此真实而让人无 能为力,这难道不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吗?
以技术拥有为标志的数字鸿沟之所以如此凸现,当然要归咎于游戏规则的缺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网民的数量飞快攀升,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向公众普及,但围 绕着数字技术的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恶意网络行为、病毒、木马和流氓软件的法律定位也十分模糊,网络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治和纠正,不仅普通网民对此束 手无策,很多专业杀毒厂家也因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投鼠忌器。如此一来,网络俨然成为超脱于法治之外的一块飞地,成为技术富有者的冒险乐园,这显然有悖于以技 术造福时代的初衷。
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公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越来越依仗网络技术的时候,他们也就更加期盼网络空间里的法治与正义。而“毒王”李俊的被批捕,在让人感到痛心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整顿网络秩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