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0.40目录: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IT文化,IT产业与文化,
品牌:江潜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43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30902964X
·条码:9787309029642
·版次:2001年1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媒体推荐
引言
网络时代的文化生态
一位诗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写过一首诗《生活》,全诗只有一个字:
网。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诗的国度里,这样不符传统格式的诗作自然被指责为大逆不道,有人认为这是朦胧诗时代的朦胧之作,令读者陷入云雾难以辨析。
生活并没有因为朦胧诗的朦胧难懂而停滞不变,世纪之交的钟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匆匆又匆匆,人类已跨过千年,迈向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力量,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时空观。上—个千年,人类是在依稀梦里踱人新千年的;而这个新千年,人类是追随着新的太阳升起,看到地球的不同角落拥抱新千年的狂欢,感受到地球村分分秒秒的律动。
当越来越多的人坐在电脑前,盘点世纪大事时,恍然对这首曾引起很大争议的朦胧诗《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仅仅几年时间,因特网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发达国家迅速向发展中国家铺延,从繁华的大都市向城镇伸展,从沿海向边远的内陆深入,因特网把地球上的不同肤色的人都连接在一起。今天,不仅生活真如网一样交织着缤纷色彩,并且,因特网成为第二生活空间,网络创造了新生活。
走过朦胧诗时代,人们对诗人的哲言有了更多的感性领悟。人们不知该感叹生活变化快,还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只是诗人比常人有更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
诗人如有雅兴,或许可以创作另一首诗《网》,全诗只有两个字:
生活。
网络改写了生存方式,进而影响了生活方式,人们的心思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化。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是生活改变了网络,还是网络改变了生活?
网络时代以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特质,使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传播改变了世界的时空观。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世界的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国家的经济状态,使得国与国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换,产生更合理的分工。网络的普及,使得原先需要经过漫漫旅途,远渡重洋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纵然远隔万水千山,通过网络在瞬间就能完成。网络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网络为经济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网络时代的政治版图也在发生巨变。网络既为世界提供了自由呼吸的绿色通道,也为控制全球铺设了统一的轨道,轻轻地按键或许放飞的是满天和平鸽,或许能引起一场世界的混战。世界多极化发展与争夺盟主地位的冲突相伴一起,在矛盾中走向缓和,在缓和中走向新的冲突。
网络时代的文化生态更呈现出新的态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分析网络传播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传播了文化,网络传播影响文化的发展,文化决定网络传播的品格,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网络传播引起传受者角色的变化,也改变了文化的时空观,进而形成新的文化格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所难免。
我们从全球发展的视野,多维观照文化的地位,分析不同流派对文化的理解,在趋同和多元化发展的文化生态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提出了网络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策略。我们研究网络传播的影响,是为了在网络时代有更明智的文化选择,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人们发展网络,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
网,正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成分,网络构成了生活;生活,不能离开网络而孤立地存在,生活融化在网络之中。
网络与生活互动着这个世界。
人,本来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文化的结果。在网络时代,人与网是如此密不可分,文化是生活的灵魂。那么,我们就循着网络与文化的发展轨迹,探寻它们互动互进的现在与未来。
编辑推荐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目录
.COM时代的智者宝典(总序) 邵培仁
引 言 网络时代的文化生态
第l章 文化的立体审视
1.1 文化的结构
1.2 文化的传播
1.3 文化的变迁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人们都知道电视机是工业化产品,当它送来美妙的音乐和图像时,传播形象的立体的声像时,我们更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件神奇的艺术品。机箱与屏幕只不过是载体,而展现出来的信息
就是艺术形象,成为一种物态的文化。
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与当今科技的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数字时代的来临,文化艺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家和画家可以不需纸笔颜料,直接在计算机上吟诗作画;在电影和电视制作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未来的电影可完全由合成角色出演。1999年,日本已经研制出了“电脑歌星”和“数字主持人”,一时成为文化界的新闻,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
2000年,英国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个虚拟播音员安娜诺娃,这位芳龄28岁的播音员,几乎能做任何现在播音员在做的工作,但她不会向主人提出任何要求,绝对无怨无悔地工作,这
样的播音员是任何传媒机构求之不得的。因此,安娜诺娃的问世,正与我们的播音员分享劳动成果,一些人因此将失去坐了多年的主播的位置。西方传媒界甚至有人惊呼:“有人像被鲨鱼追赶的沙丁鱼一样吓得魂不附体。”正如同从“羊吃人”到“机器吃人”的演变,现在轮到“电脑吃人”了。预计几年之内,会有更多的“安娜诺娃”与人抢夺传统的宝座。
消费资料的物理生命可以很长,但它的艺术生命到了尽头,便被新的品种所取代。消费资料总是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风格,是物化的时代文化。
人们从消费资料中读解到的,不仅仅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消费着什么,而且说明人是怎样消费的,人们消费需求的发展和丰富程度。从人们需求的丰富性及其满足方式,可以反映出人们
的文化面貌。如建筑文化、服装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交通文化、工艺技术文化等,它都是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的体现,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综合工艺技术的产物。
物质生产的实际过程也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物质生产既是物质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
因此。荷兰文化学者皮尔森在他的《文化战略》一书中,曾反复阐述他对文化的观点,他认为,“文化”不是名词,“文化”是一个动词。
从文化是一个动词的观点出发,我们很能理解物质生产也是文化过程的意义。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工艺的技术、科技成果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程度,还有生产者的技术、
技艺、生产操作的水平和熟练程度,科技成果在生产过程的软性应用,以及纳入生产过程中的人文环境?都是物质文化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