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王东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150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010069661
·条码:9787010069661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每一个母亲都应浚阅读这本书,这是孩子对你的要求!
为什么寡母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大才?为什么双胞胎的孩子成才率特别低?为什么妻生的孩子比妾生的要优秀得多?为什么并不出色的父祖突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后代?为什么先天后天俱佳的神童成大才者寡?为什么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小样儿能够后来居上成就大业……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民族对你的要求!
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会有百家争鸣的人才鼎盛?为什么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会像夏雨后的蘑菇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艺术巨匠?为什么曾经作为殖民地的美国能一跃而起称雄世界?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为什么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韩国就连体育也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未来对你的要求!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最大的剥削是对母亲劳动的剥削?为什么说母亲要像服兵役一样服三年母役?为什么说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是女性成才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什么说母亲的工作应该是带薪的工作?为什么说母亲的劳动决不亚于英雄的创造?为什么说妇联组织应该是一个民族未来的“总统府”……
作者简介
王东华,男,1963年6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发现母亲文库》主编,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40万字),为93深圳(中国)优秀文稿公开竟价首部成交著作。其致力人类文化启蒙的另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80万字),1999年—经推出,即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其主编及编著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超薄学习》,2001年及2003年分别被选为全国妇联“世纪父母读书活动”和“学习型家庭读书活动”用书。由于其在母亲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绩,200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助西爱心大使”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编辑推荐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
目录
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
第一章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我的生活故事
亲生后母现象与留守儿童
重释夏斐事件
再也不能让这类悲剧重演了
第二章三千年里的母亲危机
摒弃母职的做法并不是制度造成的
中国传统里的母教元素
五四让女人成了社会的大玩偶
重评中国母亲史
“文革”是中国母教的一个典型切片
现代中国已很少家庭教育可言
伪劣产品的本质在于伪劣母亲
第三章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人物
第三只眼睛看天才
我的一点早教体会
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早期教育传统☆
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人物
让我们千百倍地把童年重视起来
第四章谁在挥霍孩子们的童年
是先天还是后天
是超常还是正常
是天然还是自然
是晚成还是早成
是先衰还是迟衰
是短寿还是长寿
第五章让灵魂追上成长的脚步
人的成长三棱锥说
智力商数:天才都是神童
意志商数:天才都是斗士
品德商数:天才都是圣徒
气概商数:天才就是天才
第六章我们的教育犯了大错误
道德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人类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要高度重视潜教育:习育和化育
我对情商等的看法
第七章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母亲是一种更高贵的性别
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母亲比女人也比男人更伟大
第八章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早逝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跋向使命证明自己
后记所有的感谢都会铭记心里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1986年底,我在上海交大双学位班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其时尼采热刚刚在大学校园里兴起,他的“超人”学说一时间赢得了无数青年学子们的青睐,我也是这其中的发烧友之一。想到1980年代以来一直不衰的“人性”话题,于是我决定写一篇《人性的批判》,一来可以作为一种学业任务交付,二来也想好好澄清自己的一些迷惑。
顺着这条思路,我的思维就慢慢地集中到了“超人”的体现者“天才”身上了。因为在其时的我看来,“天才”既是人性个性发展中最完善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特质与才具是常人所不具有的,他们指示着人类发展的方向;同时又是人性共性发展中所最能显示出其不完善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缺点正是某种大众的痼疾,以至于连这些高度自觉的天才也无法挣脱!
因此研究天才不仅具有最大的启发性,同时也具有最大的指导性。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天才”的研究,我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其实都可以看成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确定了目标之后,我开始捕捉一切有关“天才”“超人”“英雄”“圣杰”之类的信息。凡是这方面的书籍、文章我都摘录、复印,于是一本一本地检索这方面的资料,《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就是这个时候从图书馆的书架上被翻看到的——由于有“天才”二字,我就顺便借了想看看作者对于“天才”是如何定义及认识的,以作自己写作时的批判和参考之用。
没想到晚上躺在宿舍里—翻,我的人生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一本极为传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作者——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写得完全不像我们的教育书籍那样呆板,他通过一个个父亲、母亲教育自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断和可行性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震撼力。
我的心慢慢地被它抓住了,接着被它绑架了,呼吸不出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兴奋被搅动、压抑在心底!
当我一口气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读到最后,竟然看到了“中国”两个字——这是一本日本人编写的欧美人育子的经验集,我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看,就像走在异乡的土地上一样——竟然碰到了自己的同胞,那种喜悦是无法表达的,这就是下面斯特娜夫人的那一段话。
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