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麦田不太了解草根博客,所以写了个极没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出了自己不全面的观点。
一、红色混混不是徐静蕾,不是韩寒,不是作协会员郭敬明——总之,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这样火?:)
PS:——那博客一点也不火,只是相对IT博客火,IT博客受众太小了。记得在06年,我帮某频道做专题的时候,2个月炒出了6个每篇文章都上万评论的草根,后面再谈。
二、第一个原因是红色混混在线时间长,并且好友多。这样,“混混发博——好友评论——混混快速回应”能及时循环。
PS:——这都可以被说成是原因,我看自己回也比这有效果。
三、第二个原因是产品——百度贴吧+百度圈子+百度空间的整合力量,在混混案例上,体现的无以复加。我详细说说:抽象而论,任何一种整合的最高境界是“无缝”,即让用户在几种不同的服务之间切换时,用户感觉不到操作体验和习惯的变化。而混混案例中,从结果上来看,用户就是如此,用户把混混的博客当作贴吧在使用。这点特别牛逼,值得百度PM部门作为经典案例。更进一步,上述整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从中看到了两点:1,百度圈子起到了“桥接”的效能——主要是圈子的“会员最新博客文章”;2,产品设计的简单,易操作太重要了——A服务只有2个操作,那么和B服务整合的重叠性就高;如果A服务有10个操作,估计怎么整合到B都困难。
PS:——产品的整合,相对于人心的向往实在是力量太小了。
第三个原因是二类城市的互联网应用,真的非常火。红色混混是从“郴州”吧,再到自己的“红色混混”吧。我相信,也许是郴州吧,也许不是在百度贴吧,但混混一定是先从某个郴州区域论坛,结交第一批网友的。二类城市和县级互联网应用,才是中文互联网的真相,如同n年前的“农村包围城市”。得二类城市者,得天下;照搬西方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老蒋的结局。:)
PS:咳,不知道说什么,这理由,感觉什么也没说。
最后说点个人感想:“红色混混”这样的人才,不做互联网社区运营可惜了。互联网社区怎么做起来,没太多玄乎的学问;也永远不会为时已晚。互联网社区能否做起来取决于人,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对他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PS:这样的人才太多了,我看是麦田在IT的火星呆久了,不知道地球长啥样。问问那个丁香鱼,这样的人有多少?再不行,问问我,到我以前玩论坛的群和玩草根博客的群看一下那些草根名博的评论数呵,实在不需要多去介绍,当然,这样的人确实需要正确引导并放在适当的位置。
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我以前那帮朋友放在好的位置、正确引导可以很成功。日月远绿洲,他让我在论坛发了第一篇文就当上了版主,之前我们从不认识;素淡,她让我当版主后第一个星期,就一起做起了校园双周刊;白色洗礼、情儿颖子等等,让我感觉在网络社区的沟通中感觉到快乐;女人花、深蓝,让我在玩博客一周后就负责了某门户的IT圈;老道,让我当圈主一星期,就负责了整个社区的专题;还有那么多草根时期的朋友,那时候,我说,只要发一文,论坛编辑就自动往首页放,写上IT了,就不可能了。
在生活评论中,认识很多朋友,很多关注你生活的评论。在体育评论中,很多针对观点的评论。在时事评论中,评论数量让你怀念。在IT评论中,和麦田一样怀念生活。
怀念啊,那一天3万的PV。
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一、生活、时事、体育、IT,这样排下去,他的受众是递减的。所以麦田,不用去羡慕草根。别的地方,不用去说,我是这样写过来的。从论坛到草根博客(现在我还怀念那一天3万的人气),再糊里糊涂到了IT博客。
二、草根博客ID后面的位置要比他博客文章本身更重要。有可能她是个城市富家女,有可能频道的编辑正在追她。有可能她是个热心的版主、一个美女,有可能从管理员到编辑她都很熟。有可能她可以帮忙满足很多人的虚荣心,一个置顶或者一个推荐。有可能他是传奇世界里某个区的沙巴克老大。有可能他是王志东,被怀疑是陈天桥。有可能他就是编辑。
三、通过论坛鲜明的观点,把人气引向博客,这样的论坛红人在06年是非常多的,现在不流行了。通过这种方式带来博客人气和评论数的也是需要ID号后面这个人本身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新颖的观点的。这种人的力量是什么?比如60个版主联合起来可以把一个门户论坛平台的人气搞掉,而组织者其实就那么三、四个。
四、你说的那个,给我的感觉就是纯苦力。不过做个版主确实很快乐,做用户也要比编辑快乐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