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要抢眼,就要求编辑的眼光有穿透力,能够洞察稿件的“新闻眼”,把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体现在标题上。
巧用修辞,使标题生动传神
在标题中运用修辞要正确使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准确表达新闻主旨,力求把标题做得简约鲜明,出神入化,言虽尽而意无穷。
如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
(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
(主)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副)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湖南日报》 2001年12月26日)
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做得可谓生动形象、大气磅礴。标题巧用“长大”这一拟人化词语,贴切传神,动感十足。“长”字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达到了一种“一字出奇,满题生辉”的传神效果。
运用修辞手法做标题时,一要贴题,二要有“神”:贴题就是要与文章内容相一致;有“神”就是要出彩,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对内容进行升华。在巧用修辞中,除了要讲究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外,还要特别讲究在同一修辞格中求贴切、求新意,注重即兴创作、有感而发。如:
(引)两百人要搞多少饭?
(主)一粒米也不煮!
(副)娄底“五下乡”:自带舞台和干粮,只服务不添乱
(《湖南日报》 2002年3月28日)
标题通过引题设置悬念“两百人要搞多少饭?”主题作答“一粒米也不煮!”即问即答,再在副题中把问题讲清楚,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起到了“引人入文”的效果。再如:
(主)龙山百合晨出土 沪上居民暮尝鲜
(副)已占据上海市场一半份额
(《湖南日报》 2005年7月27日)
文章报道的是,湖南省龙山县的百合清晨出土,经张家界荷花机场空运,当天便出现在上海市民的晚餐桌上。标题通过对偶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凸现了新闻主题,读起来饶有趣味。
融情入题,使标题动人心怀
情感价值是新闻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好的新闻作品、标题总是以情动人,令人难忘。
如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
(主)情切切 意绵绵
(副)—亲人眼中的郑培民
(《湖南日报》 2002年10月12日)
作者用郑培民同志陪夫人散步时所赋的一句诗入题。“情切切,意绵绵”。短短六个字的标题,蕴含了亲人们对郑培民同志无限的思念缅怀之情,极富感情色彩,读来让人无不动容。再如:
(主)生死瞬间 情动天地
(副)—记全省模范导游文花枝
(《湖南日报》 2005年12月27日)
这篇通讯报道的是,在一起车祸发生之际,22岁的导游文花枝对赶来抢救她的警察和医生说:“我是导游,先救游客”。因为耽误了近两个小时的救治时间,她不得不截去坏死的左腿。标题《生死瞬间情动天地》不仅具有极大的情感震撼力,而且十分抢眼引人。作品后来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个极富感染力的标题功不可没。
在标题制作中,要区分“动情”与“煽情”:动情贵在以真情感人,煽情则是以矫情诱人。真正让读者共鸣、一见钟情的标题,是应凭着真实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在融情入题时,还应突出人文关怀,应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感知普通百姓的人间冷暖。国内有家媒体在报道一骑车人头部遭碾惨死轮下的新闻时,竟做出了“中头彩”这样的冷血标题。对人生命的如此戏谑,记者编辑的同情心何在?
妙用俗语,使标题幽默风趣
妙用方言口语、民谚等生活化语言,可使标题通俗风趣、亦庄亦谐。 《北京日报》在报道美国“先驱者”月球卫星发射失败掉进大海的消息时,编辑做出了《美国卫星去海底捞月》的标题,巧妙地引用了歇后语“海底捞月—一场空”的前半部分,取得了引而不发,幽默讽刺的效果。
“赶鸭团”遭冷落 “慢游团”受青睐
(《羊城晚报》 2005年4月18日)
标题中“赶鸭团”三个字生动、形象,使一些旅行社导游像农民赶鸭子一样催游客快速游览的场景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再如《春上说的话 秋后不变卦—七江乡采取措施狠抓政策兑现》,作者用一句顺口溜作标题,它说的是农村的事,用的是农民的话,读之上口,品之有味。
选
用方言俗语等群众语言做标题,关键要强调一个“妙”字,不可牵强附会。要使标题充分概括文章精髓,并且要常引常新,使人读之有味,思之有趣。
(作者:《湖南日报》时事新闻部 胡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