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1之相关信息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因应无线局域网络的强烈需求,美国的国际电子电机学会于1990年11月召开了802.11委员会,开始制定无线局域网络标准。

承袭IEEE802系列,802.11规范了无线局域网络的介质存取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 ; MAC)层及实体 (Physical ;PHY)层。此较非凡的是由于实际无线传输的方式不同,IEEE802.11在统一的 MAC层下面规范了各种不同的实体层,以因应目前的情况及未来的技术发展。目前802.11中制订了三种介质的实体,为了未来技术的扩充性,也都提供了多重速率 (Mulitiple Rates)的功能。这三个实体分别是:

一、2.4GHz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速率1Mbps时用DBPSK调变 (Difference By Phase Shift Keying)

速率2Mbps 时用DQPSK调变 (Difference Quarter Phase Shift Keying)

接收敏感度 ?80dbm

用长度11的Barker码当展频PN码

二、2.4GHz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速率1Mbps时用 2-level GFSK调变,接收敏感度 ?80dbm,

速率2Mbps时用4-level GFSK调变,接收敏感度 ?75dbm,

每秒跳2.5个 hops

Hopping Sequence在欧美有22组,在日本有4组

三、Diffused IR

速率1Mbps时用16ppm调变,接收敏感度2 ×10-5mW/平方公分

速率2Mbps时用4ppm调变,接收敏感度8 ×10-5mW/平方公分

波长850nm~950nm

其中前两种在2.4GHz的射频方式是依据ISM频段以展频技术可做不须授权使用的规定,这个频段的使用在全世界包含美国、欧洲、日本及台湾等主要国家都有开放。第三项的红外线由于目前使用上没有任何管制(除了安全上的规范),因此也是自由使用的。

IEEE 802.11 MAC的基本存取方式称为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与以太网络所用的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变成了碰撞防止(Collision Avoidance),这一字之差是很大的。因为在无线传输中感测载波及碰撞侦测都是不可靠的,感测载波有困难。另外通常无线电波经天线送出去时,自己是无法监视到的,因此碰撞侦测实质上也做不到。在802.11中感测载波是由两种方式来达成,第一是实际去听是否有电波在传,及加上优先权的观念。另一个是虚拟的感测载波,告知大家待会有多久的时间我们要传东西,以防止碰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